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

分布于内蒙古境内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中。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岩画宝库。多刻画于断崖立壁、山巅巨石之上,形成密集的岩画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提及。1976年以来,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又有大批发现。据研究,大多数岩画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器时代,一部分属于战国至两汉、北朝至隋唐、辽宋至明清时期,磨刻在岩石上的各种图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从磨刻、敲凿、涂绘、浅浮雕和线雕等种种不同手法判断,约可分别为不同时代游牧人,包括古代原始人、古匈奴人、突厥人、回纥人、党项人和蒙古人的作品。最多的是动物形象,有个体、有群体相搏相戏;有表现游牧生活的狩猎图像,或单人出猎、或双人行猎、或众人围猎;亦有生动形象的交战图像,画面所见双方胜负分明;亦有放牧图、迁徙图、舞蹈图以及蒙、汉、藏、回等民族文字及西夏文字题铭等。内容丰富,作画的用意和手法也各不相同。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北方各族游牧民族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宗教观念、审美观点及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和联系,是十分光彩夺目的艺术遗产。北京文物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阴山岩画》。

猜你喜欢

  • 夏国公

    封爵名。(1)唐中和三年(883)僖宗封党项首领拓拔思恭此爵。(2)辽景福元年十二月(1032)兴宗以宗室女兴平公主嫁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德明子元昊,封为驸马都尉,并封此爵。

  • 熟黎

    宋至清对部分黎族的称谓。最早见于《桂海虞衡志》:“(海南)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四傍,号为黎人,内为生黎,外为熟黎”。指居处接近汉族地区,较早接受汉人经济文化影响,不少能半通汉语,时出与汉人互市,先后归属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伯尔柯接军台界,西至布图接本部左翼中旗及右翼后旗界,南至雅喇接军台界,北至哈喇陀罗海接杜尔伯特游牧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喀

  • 潭中

    古百越地名。汉置县,三国至南朝齐因之。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汉属郁林郡,晋、南朝宋齐属桂林郡。今为壮族聚居区。

  • 克孟牯羊苗

    见“康佐苗”(2101页)。

  • 鲜于台阳

    北魏神䴥年间定州地区起义首领。丁零(敕勒)氏。定州(治今河北定县)人。神䴥元年(428),与翟乔等2千余家举旗反抗北魏。以西山(太行山)为据地,四出攻袭郡县,击败前往围剿之

  • 独锦蛮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唐时居住在秦藏川(今云南省富民、罗次、禄丰一带)南。族多李姓。天宝(742—756)中,唐廷曾任命其首领为蹄州(一作岿州,地望失考)刺史。世与南诏相婚娅。贞元十年(794),其族李

  • 合四卑腊因铁里卑稍只

    契丹语。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应天皇太后※长宁宫。

  • 花当

    ?—1530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一作和通。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阿儿乞蛮曾孙,打卜忽子,弘治十八年(1505),达延汗东进,朵颜卫被残,父不久去世。正德二年(1507)

  • 候吕陵氏

    见“俟吕陵氏”(16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