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金灵马

金灵马

元代蒙古宫廷丧葬习俗。据考古发掘及《元将突拔都随征记》等文献记载,蒙古族古代天葬(野葬)、棺葬(土葬)并行。其土葬则如匈奴遗风,“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即不积土起陵,树碑标墓。成吉思汗即行此不封不树的土葬。至元代则发展为以女萨满牵金灵马导引发送的隆重仪式。据《南村辍耕录·金灵马》、《草木子·杂制篇》、《元史·国俗旧礼》等载,凡帝、后去世,用香楠木为棺,中分为二,削出人形,其大小仅足容遗体。以貂皮袄、皮帽、靴、袜装殓。蒙古族尚白,靴、袜、腰带等须用白色皮革。棺中置金瓶2,盏、碗、楪、匙、箸各1。盖棺后,表面刷漆,用四条金箍束之,以纳失失(锦缎)覆棺,送往直北陵地下葬。灵车用白毡,以青边纳失失为帘。任何人不得在其家族前言及死者,以免惊其亡灵。出殡时,以蒙古女萨满1人作前导,穿新衣,骑马。另牵马1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途中每天用羊祭奠3次,边走边唱挽歌,谓之“灵马走唱”。路遇生人,辄杀之,恐泄其丧事及墓地与敌,亦谓令其前往侍候死者。至陵地,开墓穴,将所起之土块依次排列,棺入穴后,复依次以土掩埋。如有余土,则远置别处,即不封不树,以防他人盗掘其墓。亦按萨满教旧俗,以奴仆、马驼等殉葬。护灵兵千余骑守其周围。送葬官3员,居5里外,每日※烧饭(所有祭祀饭食,尽焚之,谓之烧饭)致祭1次。3年后,俟陵地草木丛生,难辨其所方返。宫中另设灵堂烧饭祭祀49日。

猜你喜欢

  • 清代流民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战乱或生活饥馑而流落异乡的谋生者,历代有之、情由各异。清代,汉族等流民多出关到东北、内蒙古各地从事农商以求生。清廷对流民的政策各个时期亦有不同。原制,内地民人概不许私自出关,需凭印

  • 法尊

    1902-1980藏传佛教学者。通称法尊法师。汉族高僧。原籍河北人。武昌佛学院首届毕业生。曾主持汉藏教理学院(1930年建于重庆)。毕生研究藏传佛教,被誉为国内西藏学之第一学者(见太虚:《我去过的西藏

  • 邵循正

    1909—1973元史、蒙古史学家。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祖父光绪年间(1875—1908)任贵州布政使。少年时家境中落。1924,年入福州英华学院,1926年初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复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

  • 佤语音译,意为“老人”。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头人的泛称。又称“函永”(管理寨子的人)和“函痕”(能说会道善于办事的人)。通常是选举产生,由办事公道,能说会道的人充当。各个村寨头人视村寨的大小,多少不

  • 三灵庙碑记

    白族古碑。明代景泰元年(1450)秋刊刻。五峰兰雪道人杨安道书并篆额,白族石匠杨宗刻字。正文17行,行11至41字,右行,正书。原碑立于云南大理喜洲凤阳村三灵庙内,已毁,唯留拓片。所记乃南诏、大理国神

  • 白龙

    ?—434北魏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太武帝延和三年(434),于西河县(今山西汾阳县)聚众起兵反魏。七月,魏遣阳平王拓跋它督军征之。义军乘魏帝拓跋焘登山临视,伏兵击之,魏帝坠马,几为

  • 不鲁欢

    见“孛鲁欢”(990页)。

  • 伊连

    ?—392高句骊国第十八世王。亦称於只支。小兽林王※丘夫弟。晋太元九年(384)兄死,无嗣,因继王位。南与百济,西与慕容氏抗争。次年夏,发兵4万陷辽东(治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玄菟(治今辽宁沈阳市东,

  • 重元之乱

    辽(契丹)朝中期的重要政治事件。重元,即耶律重元,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次子。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圣宗卒,由长子耶律宗真(重元兄)即位,是为兴宗。其母钦爱皇后自立为皇太后摄政,欲废兴宗,立重元,重元

  • 三宝历代

    1415—1497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更孟之子。父死,由继父奢陇法抚为已子。天顺元年(1457),宣慰使刀霸羡自杀后,由族众举为车里宣慰使。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