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三彩

辽三彩

契丹王朝时期生产的一种三彩釉瓷器。据考古发现,辽穆宗应历年(951—969)以前已有黄、绿单色釉器皿,说明不晚于此时。它直接继承唐三彩传统,然又具特色,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一定地位。其胎质粗硬,釉分黄、绿、白三色,黄、绿色尚有深浅之分。多数沾半釉,少数除底足外全施釉。施釉前先在胎上挂白粉作衬。常运用印花和塑贴手法,尤以后者特点鲜明,先塑出花纹,再贴压在器物上,然后上釉。器型种类繁多,有盘、碗、碟、壶、瓶、罐等,其中海棠长盘、花口圆盘等为契丹民族所特有的典型器物。

猜你喜欢

  • 乌维单于

    ?—前105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伊稚斜单于子。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嗣立。时汉用兵东越、南越,未遑北顾,单于新立,亦未扰汉,边境暂安。五年(前112),与西羌约攻汉,兵入五原(郡治九原在今包头市

  • 锡伯河

    河流名。老哈河支流。辽代、元代称阴凉河,清代,蒙古喀喇沁王改名锡伯河。内蒙古赤峰市茅荆达坝北麓的三条支流汇合而成。全长200公里。至赤峰北与落马河相汇,落马河为阴河,其为阳河。河西岸,风景秀丽,水草肥

  • 番业户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些村社特设管理社租之人。高山族村社社租即“番大租”原由通事(多汉人充任)管收,往往饱入私囊。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一些高山族村社为防止此流弊,由族人推举专人负责村社公地招佃和向佃

  • 比粟毒

    见“比粟”(189页)。

  • 绥本喇嘛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专管活佛衣食住行诸事。是※商卓特巴的助手,在其支配下履行职责,下属有※尼尔巴。为活佛府邸的主要办事人员。

  • 虢射

    春秋时晋国大夫。出身于白狄虢氏。春秋时晋与白狄相邻,互通婚姻。晋献公娶其姊妹小戎子虢氏为夫人,生公子夷吾,遂以外戚在晋国为大夫,辅导夷吾。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晋国内乱,太子申生被迫自杀,公子重

  • 速木耳

    见“松木儿台吉②”(1297页)。

  • 雅发罕鄂伦春

    清代对散处山野以纳貂为役的广大鄂伦春猎民的称呼。亦作“雅发哈俄伦春”。“雅发罕”,满语音译,意为“步下”或“步行的”。因其出猎少马多步行,故称,以区别于被调充驻防骑兵之※“摩凌阿(骑马的)鄂伦春”。后

  • 刘直力鞮

    ?—391?晋代铁弗匈奴首领之一。名又作“力俟提”、“右地代”。※刘卫辰子。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受父命围攻贺兰部,迫其首领贺讷归降北魏。闻魏王拓跋珪引兵来援,退走。次年,出棝杨塞,攻黑城。

  • 养印田

    亦称圭田、职田或薪俸田。古时有印记的壮族土官所留的自营田。征调领地内的※“提陀”(平民)为其无偿耕作,产品全属土官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