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赫哲族

赫哲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清康熙二年(1663)始见其名。因居住地区不同,有那乃、那贝、那尼傲(赫哲语那,意为本地、当地;乃、贝、尼傲,是人的意思)、赫真(下游、下方、东方之意)、奇楞等自称。清文献常写作黑哲或黑斤、黑真、黑津、赫斤、赫金等,也按其男子剃发与不剃发分别称赫哲喀(哈)喇(其男皆剃发,故又称剃发黑斤,俗称短毛子)、额登喀(哈)喇(其男不剃发,又称不剃发黑斤,俗呼长毛子)。又因元朝以来史载其地以犬曳爬犁(雪橇),为主要交通工具,亦称为使犬部(或作国)。由于世代以鲜鱼、狍肉为食,以鱼、狍皮为衣,又有鱼皮部或鱼皮鞑子、狍皮鞑子等称呼。黑斤来源于明野人女真的一支,即清初东海三部的大部分居民;奇楞则与今鄂伦春族同源,然其远祖皆为黑水靺鞨。分布史载不一,大体散居南起牡丹江下游,沿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入海口及其以东至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其中额登喀喇主要住在黑龙江下游中段;伯力(前苏称哈巴罗夫斯克)以下的黑龙江两岸及我国三江地区,为赫哲喀喇的居地。今我国之赫哲族,大部分是清代所称赫哲喀喇者,今散居在黑龙江省同江、抚远、饶河、富锦、桦川等市县沿江河地带,和汉族杂居。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在统一女真诸部过程中, 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崇祯十六年(1643),对其地共用兵17次,以征服和招抚两手统一该部。其中,一部分被迁置今辽宁省浑河流域,编入八旗,成为“佛满洲”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于清顺治(1644—1661)初年被按哈拉(姓氏)、莫昆(家族或氏族)编入村屯,为编户,清设姓长、乡长管辖,年向每户征貂皮一张。康熙年间(1662—1722),居今松花江下游东的赫哲人,又有一部分被编入八旗,称“伊彻满洲”,后多融合入满族。清末,居今富锦市境内者,又被编入八旗。其未加入满族共同体者,清廷则以赏赐及以宗女妻其上层为手段,加以笼络,客观上加速了其内部的阶级分化。日本军侵入东北地区后,于1942年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强迫集家并屯,将同江县赫哲人强行移住沼泽地区,使其人口锐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赫哲语群。无文字,清代尚以皮条记事,现通用汉文。原信奉萨满教。婚姻为一夫一妻制。世以捕鱼为生,著名的大马哈鱼为其特产。冬季,捕猎毛皮兽辅生活之需。1945年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获得民族平等权利,得以重建家园,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近年来,又改变原来的猎捕习俗,开始发展饲养业,修建鱼池、养貂场。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大大提高,人口由1957年的600余人增长到4245人(1990年统计数)。文化、教育水平亦在不断提高,已有本民族的教授、医生和其他技术人员。

猜你喜欢

  • 牂柯江

    古水名。又作牂牁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包括南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和西江、番禺江,长约2000余里。古※夜郎国在此流域之上游。明清以来,考释此江方位而以其相当于今之某水者有都江或沅水

  • 却吉尼玛

    1883—1937即九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西藏达布准巴(今隆子县境)。被扎什伦布寺寻访为八世班禅转世灵童,经光绪帝批准,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正月十四日在布达拉宫(一说在

  • 壮语

    我国壮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1300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怀集县、连山县等地。壮语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北部方言内分7个土语;南部

  • 高山族收获祭

    台湾高山族传统的农事祭仪。通常分为摘穗祭和报谢祭两段举行。各地祭仪不一,如曹人称收获祭为“冒卡瑶”,祭仪开始第一天先斋戒,第二天禁外宿,第三天洗涤衣服、器具,第四天携带酒、肉、糕等祭品至田间祭粟神并摘

  • 努玛瓦

    清代后藏官员。藏族。后藏昂仁地方军官。为康济鼐属下官员。后苗颇罗鼐参加1727年卫藏战争,当两军激战于江孜时,叛颇罗鼐,遣人持密信向对方告密,暗约前藏军乘颇罗鼐之阿里军和当雄蒙古援军未到江孜之前,一举

  • 八宿宗

    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宗(县)一级行政区。清嘉庆三年(1798),八世达赖喇嘛将此宗赠予掌办商上事务功德林呼图克图为封地。由功德林“拉让”派强佐一人常驻其地,管理政教事务。强佐具有宗本(相当内地县官)权力

  • 收山未属事宜续立文约

    又称《会议管辖哈萨克等处条款》。1894年1月1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清朝和俄国官员在塔尔巴哈台签订。1893年10月,中俄缔结※《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原则规定中国将收回被俄国强行租借了

  • 鹘谋琶

    1051—1122金初将领。术吉水斜卯部人。女真族。斜卯氏。金吾卫上将军阿鹘土之子。金穆宗盈歌时,归附完颜部。奉命与活里疃合军攻降诸部,遂领其众。后从完颜撒改破坞塔城,以功屡受穆宗赞赏。从破高丽戍兵,

  • 元恭

    498—532北魏皇帝。531—532年在位。字修业。鲜卑元氏(拓跋氏)。广陵王※元羽子,母王氏。正始(504—508)中,袭父爵。延昌(512—515)年间,拜通直散骑常侍。正光二年(521),为正

  • 扯儿必

    蒙元官名。又译“扯儿宾”、“彻儿必”、“阇里必”。《元朝秘史》简释为“官人”,无详解;《蒙古译语》释为“宰相”;《登坛必究》译作“把总”;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解释为“侍从官”。近人依其职守,认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