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乐魁
见“盛逻皮”(2033页)。
见“盛逻皮”(2033页)。
见“荫免田”(1602页)。
鄂伦春族传说中的英雄。亦作“毛考台汗”或“毛考太汗”。氏族首领。所在氏族通说为柯尔特依尔氏族(亦作“卡拉塔基尔”氏族),或说为魏拉依尔氏族。传说他与※特格人结怨成仇,在特格人抢走其美丽的妻子后,他机智
1276—1328元朝第六代皇帝。又译也孙铁木而、也孙帖木儿。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曾孙,晋王※甘麻刺长子。成宗大德六年(1302),袭父晋王位,镇守北边。仁宗皇庆元年(1312),受南康路65
撒拉族旧称。简称撒拉回,又称撒拉尔回。因自称撒拉,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与回族大体相同,故名。参见“撒拉族”(2493页)。
?—前17西汉时乌孙小昆弥(王)。※乌就屠孙,拊离子。成帝建始三年(前30),以父为叔日贰击杀,被汉使册立为小昆弥。侦日贰亡走康居,遣贵人姑莫匿等3人前往诈降,执杀日贰。后为降民所杀,汉立其弟末振将为
鸟名。女真语音译,“慈鸟”之意。鹰的一种,即鸦鹘。生北方,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骆驼脊背间有疮,则啄其脊间肉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女真首领完颜乌古迺嗜酒色,饮啖过人,时人以“
古地名。唐贞观十二年(638)置。治所在今广西环江县西北大环江西岸。隶宜州,领思恩、都毫2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正平郡。乾元元年(758),复名。移治今广西环江东。曾发生“环州起义”详见该条(1
藏语“乃果尔”,“却果尔”意译。藏传佛教信徒的一种宗教活动。由对佛表示尊敬的一种礼仪演化而来。认为能常围着寺庙、神堂、佛像、经塔、圣山、圣湖等,按顺时针方向(※本教为逆时针方向)绕行,并坚持十万数十万
古族名。羌人的一支。春秋前已分布于今青海东部积石山至贵德、河曲一带,又称河曲羌。其居地古称赐支,故汉代又称赐支羌。因古代汉文史籍中常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泛称戎羌,故亦称析支戎。汉以后不见记载。
突厥语音译,又译撒尔特、撒尔特兀勒。意为“土著”。隋唐时中亚乌古斯部落的一支,以部落首领撒鲁尔之名为部名。七世纪中叶,与该部各支系徙居北庭西北、金山之阳(今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唐天宝中(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