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营州道

营州道

渤海王城赴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营州为古代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重镇,唐于此设平卢节度使,兼管渤海等东北诸族。“安史之乱”(755—763)前,渤海与唐联系常通过营州或由此转赴长安(今西安)。其走向大体为: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出发,经“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沿牡丹江上游河谷西南行,越威虎岭后取道长岭府(今吉林省桦甸县城东北8华里之苏密城),再沿辉发河经吉林省之辉南、海龙等县抵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山城),再经古盖牟城(故址在抚顺市劳动公园,一说在今沈阳市附近),西南行至安东都护府治(今辽宁辽阳市),复西行渡辽河,经汝罗守捉(在今辽宁北镇县境内,一说在义县东南大凌河西岸)、燕郡城(今义县附近大凌河旁)抵达营州,全程约2000华里。“安史之乱”后,营州被乱军占据,渤海与唐交往改由※“朝贡道”。

猜你喜欢

  • 邵阳洲

    古地名。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淮河中。北魏太和十九年(南朝齐建武二年,495),魏军攻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不克,筑城于此洲上,又于淮水南北两岸夹筑二城,树栅水中,以断齐援兵之路。正始四年(梁天监六年,5

  • 雍正帝

    即胤禛(1706页)。

  • 播鲁只

    ※朵豁剌惕部※异密,※东察合台汗国“开国功臣”。伊斯兰历七四八年(1347—48)扶立※秃黑鲁帖木儿为汗,致使察合台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其家族实际上操纵着东察合台汗国政权,并拥有汗国最富庶的地区—

  • 溥仪

    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1908—1911年在位,年号宣统。满族,爱新觉罗氏。字浩然,西名亨利·溥仪。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即位,时年仅3岁,由父载沣监国摄政。宣统三年(1

  • 拉珈

    部分瑶族自称。参见“茶山瑶”(1600页)。

  • 哥舒阙部

    见“哥舒”(1835页)。

  • 达尔党阿

    ?—1760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理藩院尚书※阿灵阿之子。乾隆二年(1737),由三等侍卫袭其祖遏必隆一等子爵。五年(1740),授镶黄旗蒙古副都统,调热河副都统。九年(1744),擢奉天

  • 秃里

    ①契丹语官名。又译作“吐里”。为※奚六部之官。一说全称“奚六部秃里太尉”。亦常称“奚秃里”、“奚六部秃里”、“奚秃里太尉”等。《辽史·萧拔剌传》:开泰(1012—1021)年间“累迁奚六部秃里太尉。”

  • 布农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布农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3万余,居住在关山和玉里等地区海拔5百至3千米之间,包括南投县仁爱、信义乡,花莲县瑞穗、卓溪、玉里、万荣乡,高雄县三民、桃

  • 荫免田

    亦称目田、职田、薪俸田。古时无印记的壮族土官、土目,如权州、监州、同发遣、权发遣等所分得的田地。免税赋徭役,征调治下的土民替其无偿耕作,产品全属土官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