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木札勒

纳木札勒

①(?—1710)清代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自号额尔德尼。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墨尔根台吉长子。青海和硕特八台吉之一,隶青海左翼。驻牧永安卫之西,大通河北边。康熙三十五年(1696)承父爵,仍袭七谢图岱青号。次年,随叔祖达什巴图尔进京朝觐。康熙三十七年(1698),敕封为多罗贝勒。 ②(?—1721)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贵族。博尔济吉特氏。车臣汗※乌默客叔父。初号额尔德尼台吉。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侵扰喀尔喀,携年幼的乌默客归清,授济农。次年,授札萨克,统辖归降之众。二十九年,选兵随清尚书阿喇尼侦御噶尔丹,次年,于多伦诺尔会盟。封多罗郡王,兼札萨克。三十四年(1695),因噶尔丹掠巴颜乌兰,遣子旺扎勒随郎中音扎纳赴喀喇呼济尔传谕内徙;从镇国公罕笃叛清,派兵追降其众。三十五年春,扈驾征噶尔丹,选部校库济根等7人为响导,与兄朋素克等各引10余骑赴巴尔岱哈山麓侦噶尔丹军踪迹,随平北大将军马思喀由拖诺山追剿,获胜而归。三十八年(1699)、四十八年(1709),先后向清朝贡献。③(?—1785)清朝大臣。姓图伯特氏。蒙古正白旗人。侍卫内大臣拉锡子。初由闲散授蓝翎侍卫。乾隆十年(1745),授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十三年(1748),署总管内务府大臣。十五年(1750),调工部侍郎,以西藏郡王珠尔穆特纳木札勒谋叛,受命同内大臣在准噶尔通藏隘口之阿里克、那克桑、腾格里淖尔、阿哈雅克四路设卡伦,以备御准部。十九年(1754),赴北路军营,管理新降杜尔伯特、辉特、和硕特等游牧。二十年以阿睦尔撒纳谋据准噶尔,受命同参赞大臣阿兰泰等驻防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二十一年,授参赞大臣,同将军成衮札布领索伦兵追剿并擒获和托辉特郡王青衮咱卜,封一等伯。二十二年,授工部尚书兼正红旗满洲都统。署定边左副将军。二十三年(1758),授靖逆将军,征新疆小和卓木霍集占。与三泰、奎玛岱率骑兵200余人夜进,遇敌300,被围,力战矢尽,阵亡。赠三等义烈公,谥武。 ④(?—1788)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清札萨克固山贝子※朋素克长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扈跸木兰行围,授二等侍卫。翌年,随舒赫德等前往山东镇压白莲教王伦等起义,受嘉奖。四十三年(1778),因父获罪,受命袭爵。卒,子车凌多尔济袭。

猜你喜欢

  • 拉林河卫

    见“纳邻河卫”(1272页)。

  • 搜谐若鞮单于

    ?—前12汉代匈奴单于。名且糜胥。※复株累若鞮单于弟。初为左贤王。成帝鸿嘉元年(前20),兄死,因故单于即位时有“传位于弟”之约令,得立为单于。与汉保持和好关系,遣子左祝都韩王昫留斯侯入侍汉朝。元延元

  • 张绥铁路

    由张家口至绥远(今呼和浩特),为内蒙古地区交通命脉之一。1909年10月动工兴建,因辛亥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费极为困难,曾两度停工,1915年9月修至丰镇。1920年5月始通绥远,全长466公里。

  • 德师

    西夏官位。系皇帝之师。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为师位之一。在诸王位之下,中书、枢密位之上,与上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程阳桥

    侗族著名※风雨桥。又名永济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处程阳村旁。1916年建成。全长64. 4米,宽3. 4米,距河床高16米(一说10.6米)。共有4孔5墩,每孔相距14.2米

  • 沐春

    1361—1398明朝将领。字景春。回族。祖籍安徽定远。洪武九年(1376),随父※沐英征甘肃、青海、云南、江西等地,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父卒,袭封西平王,镇云南。善拊循士卒,与下同甘苦。二十七年

  • 古气

    纳西族传统民歌曲调。多用于唱情歌、苦歌和个人抒情。曲调简单,旋律不强,但富有特色的颤音和装饰音特别多,节奏比较自由。按歌词内容和感情发展,唱者可随意将声调起高或放低,延长或缩短。旧时作为一种咏叹和诉说

  • 答海绀卜

    见“塔海绀卜”(2161页)。

  • 松锦之战

    清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清军攻战大凌河之后,明与清在辽西的战局较长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清军徘徊于锦州、右屯卫之间,而在其他方向却颇有进展,臣服朝鲜,进兵蒙古,铲除后顾之忧

  • 李仁孝

    1124—1193西夏第五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崇宗李乾顺长子,母曹氏。夏大德五年(1139) 16岁即位,时夏国发生饥荒、地震灾害及哆讹领导的蕃部大起义。因纳群臣建议,立赈济法,令各州赈济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