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青宁地区第一次羌民大起义

甘青宁地区第一次羌民大起义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汉遣王弘发金城、陇西、汉阳羌征西域。羌人惧运屯不还,行至酒泉叛散。汉出兵截击,或覆其庐落。于是湟中勒姐、当煎等羌起兵反抗,陇西塞外先零羌别部首领※滇零与钟羌攻陇西,阻塞陇道。起义者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盾,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次年,滇零在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县西南)自称天子,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种羌,东攻赵、魏,南入益州,进入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合称。相当今陕西关中地区)。汉朝先后派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骑都尉任仁将兵数万镇压,均遭失败,不得不徙金城郡治于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安定郡于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地郡于池阳(今陕西泾阳西),上郡徙衙(今陕西白水北)。百姓恋土,不愿离乡,官军刈其禾稼,烧屋室,破积聚,使流离分散、死亡,丧失大半。六年(112),滇零死,子零昌立。元初元年(114)起,汉朝又加强对起义军的镇压,派骑都尉马贤、屯骑校尉班雄、行征西将军司马钧等将兵镇压。三年(116)汉度辽将军邓遵率匈奴南单于兵数万,从北侧进攻零昌于灵州。任尚从南线攻丁奚城。四年秋,任尚收买效功羌人号封刺杀零昌,起义由将领狼莫继续领导抗击官军。五年(118),邓遵收买上郡全无种羌雕何刺杀狼莫,起义失败。汉朝亦受到沉重打击。

猜你喜欢

  • 于义

    535—584北周、隋朝大臣。字慈恭。河南洛阳人。鲜卑于氏。太师※于谨子,随父居京兆。笃志好学。西魏大统(535—551)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初任直閤将军。后改封广都县公。周闵帝即位,迁安武太守,

  • 罗卜藏车布登

    ?—1744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杜棱郡王色棱长子。雍正九年(1731),清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奉命与贝子成衮札布率所部兵屯张家口外听调。

  • 不空

    705—774唐代佛教译经师。全称不空金刚,又称不空三藏。梵名阿目佉跋折罗。原籍北印度(一说狮子国)。婆罗门种姓。幼年随父移居中国。15岁出家,从金刚智学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精通梵语、巴利语,善解一切

  • 纳都六设

    即“讷都六设”(921页)。

  • 斐森卫

    见“福山卫”(2412页)、“弗山卫”(670页)。

  • 察拉克

    维吾尔语音译,又译察喇克、札拉克、辄勒克。原义为“四分之一”、拃、秤子。此指重量单位。各地标量不同,有10斤、20斤、16斤为1察拉克者。但称量药材、生丝、香料的察拉克是称量粮食之察拉克的四分之一。

  • 图龙恰

    见“图龙禅”(1435页)。

  • 项烈

    见“萧斡”(1991页)。

  • 大钧老

    渤海国宗王、大臣。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礼部卿(一说《高丽史》记“渤海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其中“均”为衍文,老与司政连读,即大元钧为“老司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

  • 傣族社会历史分期

    西双版纳傣文文献记载的历史分期。传说此地傣族是从“勐色本”地方迁来。其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傣语称“滇乃沙哈”,并谓此时期的性质为“莫米召、莫米宛、莫米尚”,意为:“没有官、没有佛寺,没有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