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片马抗英斗争

片马抗英斗争

清代云南傈僳族人民抗击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片马等地的斗争。片马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西侧,元属云龙甸军民府,明属永昌府茶山土司,清代并入保山县登埂土司辖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国殖民主义者武装侵占片马附近的茨竹、派赖等寨,当地傈僳、景颇、汉、白等族人民在土把总左孝臣领导下,奔赴片马边防隘口甘裨地,武装抵抗,左孝臣壮烈牺牲。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三日,英侵略军2000人,战马千余匹,在郝滋上校率领下,以武力强占片马。管理片马各寨的傈僳族头人来墨夺扒组织百余人的傈僳族抗英队伍,身披蓑衣,手持弩弓、长刀、戈、火药枪,号称“蓑衣兵”,在片马、高黎贡山等地,利用熟知当地复杂地形的有利条件,与敌人周旋,或正面攻击敌军,或挖陷井、堆擂石以消灭侵略军,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援和响应。次年二月,由褚来四领导的200余名傈僳族人组成的弩弓队、白族土司组织的百余人的民团,亦进入片马和蓑衣兵一起抗击侵略军,直逼片马丫口要隘,斗争得到内地各族人民一致声援,在此形势下,英国政府被迫承认片马、古浪、岗房属中国领土。后,傈僳等族人民坚持抗英斗争长达数十年,迫使英国殖民主义者不敢再继续蚕食我边疆领土。解放后,在片马建立“片马抗英胜利纪念碑”和“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

猜你喜欢

  • 优异世管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佐领世职制之一种类型。世管佐领中,原立佐领人具有一定劳绩者。《清通志》卷68载:“其率众归诚,功在旗常、得赐户口者,曰优异世管佐领”。八旗满洲中,计有5个。其承袭办法:原立佐领

  • 猛骨孛罗

    1573—1600明代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又作孟格布录、蒙格布禄、孟革卜卤。女真族。纳喇氏。哈达部长。塔山左卫左都督※克什纳曾孙,彻彻木(克失音辰)孙,※王台第5子(外妇子康古鲁不入谱)。明万历三年(

  • 楚琥尔

    见“楚琥尔乌巴什”(2350页)。

  • 哈尼文

    我国哈尼族使用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尼族没有与自己的语言相适应的文字。50年代初,国家组织人力对哈尼语进行了调查研究,于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经国家民委批准后,于1

  • 金沙江

    河名。古称“神川”、“丽水”、“犁牛河”,藏语“哲曲”。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中段,上游为通天河,东南流至青海玉树县巴塘河口入四川、西藏边境,又南流入云南西部,经丽江纳西族

  • 邛山暴动

    甘孜邛山地区藏民反对巴底土司事件。邛山属丹巴县巴底土司管辖之村寨,该处连年遭自然灾害,藏民生活艰难,但巴底女土司白利娜姆和其兄益色拉买却低价强行向藏民收买粮食,无偿征调役差,藏民被迫用房屋等作抵押向土

  • 宁子宁

    西夏大臣。党项羌族。夏神宗时(1211—1222)官枢密都招讨使。光定九年(1219),以金国议迁都长安,遣左都监赤盏石喜以重兵备巩州,神宗畏,命其赴四川请兵来攻秦、巩二州。宋制置使聂子述答书许之,利

  • 何和礼

    见“何和理”(1086页)。

  • 珠固部落

    藏族部落名,又作温珠固族。在青海省北门源县城东,东界甘肃天祝县,南至浩门河以南之卡素峡、多哇沟与互助县为界,西临仙米部落、北界甘肃省,有今门源县珠固乡全境。包括珠固义他、瓦查、录本科、旺加本、卫寿五小

  • 托音

    蒙古喇嘛的称号之一。亦译脱因、脱印。《华夷译语》、《登坛必究》、《卢龙塞略》等释作“和尚”。后指贵族出身的喇嘛,如蒙古著名的※内齐托音一世、※内齐托音二世均为贵族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