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把节

火把节

彝、白、拉祜、纳西、傈僳等西南民族的共同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六月六日举行。来源和意义较普遍的传说是:唐代南诏国王皮逻阁预谋吞并其他五个诏,定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邀请五诏国王赴南诏祭祖,乘机除之。骍赕诏王之妻※慈善夫人劝夫勿赴会,不听,即将铁镯戴夫臂上。当五个诏王在松明楼上饮宴正酣时,皮逻阁暗使人焚楼,五王皆被烧死。五个诏王的夫人闻讯前去收尸,唯慈善夫人以铁镯故认出夫之骨殖。后皮逻阁恋慈善之才貌,欲以武力强娶为妻,她奋力婴城固守,粮尽自杀。后又演绎出慈善夫人于六月二十四日点起松枝火把照着亡夫的灵魂归家;或说慈善夫人与皮逻阁大战,号召人们将火把捆在羊角上,驱使羊群乱窜,火光满山,南诏兵丁被吓呆。但慈善最终失败。传说一致赞颂慈善夫人的智慧勇敢。四川凉山地区则另有传说,云:古代天上有个名叫斯热阿比的大力士,听说地上有个大力士名叫阿提拉八,就叫人间与之比赛摔跤,结果斯热阿比失败,回报天神。天神就派害虫降落人间糟踏庄稼。阿提拉八在六月二十四日,号召人们点燃松枝火把驱除害虫。后遂定此日为火把节。此外,又有诸葛亮南征,于是日擒孟获,夜间入城,城中父老设庭燎以迎之的传说;汉代叶榆(今大理)酋曼阿奴为汉将郭某所杀,其妻阿南为拒郭某逼婚而自焚殉夫,国人哀之,以是日焚炬聚会以吊之的传说等,多见于明代以后的野史传说。或谓该节乃当地民族的星回节(岁终)者。火把节的形式和内容各地不一。但男女老幼均着盛装,唱歌跳舞,打牲祭献祖灵,持火把在宅旁、田间游行,驱虫祈年、赛马、摔跤、斗牛,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则是一致的。云南武定、禄劝等地还要射箭、打秋千等。

猜你喜欢

  • 金章宗

    见“完颜璟”(1148页)。

  • 拓跋推寅

    鲜卑拓跋部首领。东汉初,乘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草原空虚之机,率众从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洞一带,南迁至大泽(今呼伦池)附近。因其地虽广阔但多沼泽,遂谋更南徙,未行而卒。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

  • 蒲犁革命

    新疆南部诸族反动国民党统治及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和民族民主革命。1945年夏,在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及其毗连地区的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等族中一些具有革命思想的人,经过长期酝酿,成立革命组织

  • 秽貊

    即“貊”(1732页)。

  • 奥兰卜拉噶斯

    成吉思汗灵堂八白室所在地。蒙古语音译,意为“多泉”。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苏木。据《成吉思汗祭典》载,该地有巴噶卜拉噶(小泉)、伊克卜拉噶(大泉)、托古噶卜拉噶、莽罕卜拉噶、阿鲁卜拉噶、

  • 拜济瑚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玉奇汗长子※沙克都尔扎布之曾孙。初随渥巴锡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率所属600余户约2000余人随渥巴锡东返祖邦,受封为札萨克辅国

  • 斡里保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哈巴布

    ?—1837清朝将领。蒙古正蓝旗人。伍弥特氏。嘉庆元年(1796),以健锐营前锋、蓝翎长随军镇压白莲教起义。五年(1800),升前锋校。六年,赴台湾镇压起义,升前锋参领,从破滑县。二十二年(1817)

  • 木罗贝

    桦皮船。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传统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是其捕渔和狩猎工具之一。制法:先用几十根长短松木作船骨架,把夏天扒下经加工的桦树皮用马鬃绳缝接,包裹在骨架

  • 凤翔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3—418年,凡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