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渥巴锡

渥巴锡

1742—1775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著名汗王。敦罗布喇什幼子。初随父兄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1761)继位后,面临俄国政府日益增强的政治压力,被迫接受旨在削弱汗权的新扎尔固条例。三十年(1765)八月,为抵制俄国向伏尔加河流域大量移民,向阿斯特拉罕省长别克托夫提出抗议。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768—1769),应征亲率2万士兵参加俄土战争,战绩显赫,但损失亦重。在土尔扈特民族生存面临危急之时,毅然决定武装反抗,东返祖邦。三十五年(1770)秋,自高加索前线归来,于维特梁卡(前苏联阿斯特拉罕省叶诺塔耶夫斯克以北)召开只有策伯克多尔济、舍楞、巴木巴尔、罗卜藏丹增和达什敦杜克6人参加的会议,决定次年开始东返。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年1月5日),采取乘敌不备、先发制人的策略,派精锐突袭并歼灭杜丁大尉为首的俄国驻军,率17万余人,分3路迅速抢渡乌拉尔河,摆脱俄军和哥萨克骑兵追击,战胜哈萨克小帐和中帐的骚拢,克服沿途险恶的自然环境,跨越哈萨克大草原,于三十六年六月五日(1771年7月17日)率部抵达伊犁河支流察林河畔,完成东返祖邦的壮举。为妥善解决返归故土的7万余土尔扈特人众的生计,与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等首领于六月十三日抵伊犁会见清参赞大臣舒赫德,并于六月二十五日在舒赫德陪同下启程入觐承德,受乾隆帝多次接见,封卓哩克图汗,管辖裕勒都斯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南路四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三十九年(1774)正月,颁行防盗法纪6条,健全地方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维护了地方秩序的安定。三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775年1月9日)病逝,终年33岁,长子策凌那木扎勒袭位。

猜你喜欢

  • 阿布思

    ?—754唐代铁勒族同罗部首领。原臣服于西突厥,任西部叶护。开元三年(715)与后突厥首领默啜战于碛北,溃。天宝元年(742)率众附唐。玄宗封其为奉信王,赐姓名李献忠。八年(720)率部从哥舒翰伐吐蕃

  • 南平郡

    古郡名。①西晋太康元年(280)置,治所在江安县(今湖北公安县西北)。南朝齐移治孱陵县(今公安县西)。陈废。 ②唐天宝(742—755)初。改渝州置,治所在巴县(今四川重庆市)。乾元(758—760)

  • 火药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交纳粮赋,

  • 拜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55)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布魁卫,并说清代自齐齐哈尔东北至默尔根(今嫩江县治)第一站有布魁站即该卫所在。

  • 拉旺巧列朗结

    明代藏传佛教高僧。西藏地方第穆呼图克图三世。藏族。为西藏工布地区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出生于聂赤仲钦。随帕巴拉通瓦顿丹剃度出家,从巴索·拉旺却吉坚赞受比丘戒。曾多次聆听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教

  • 祅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火祅教、拜火教、琐罗阿斯德教、玛兹达教。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人琐罗阿斯德创立。后流行于波斯各地,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定为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该教

  • 海?苗

    苗族的一支。因女子服装上背部缀有一条织锦,布端缝20枚左右的贝币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贵州龙里、贵定、惠水等地。详见“苗族”(1335页)。

  • 赖塔

    ?—1684清朝将领。又作赉塔。满洲正白旗人,那穆都鲁氏,和硕额驸康古哩第四子。年14,授三等侍卫。崇德六年(1641),随军围明锦州等,因功授前锋侍卫。顺治元年(1644),随军败李自成将唐通军于一

  • 赵佗

    ?—前137南越国君,自称蛮夷大长。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时曾佐尉屠睢攻越,后为南海郡龙川县令。秦末农民起义席卷中原,时郡尉嚣病亟,令其代行南海尉事,授计绝秦通越之道,自守待变。后趁秦亡楚汉相争之机

  • 土把事

    官名。始于元代,为土知府帐下小土官。明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四川省马湖土府、龙州,云南省寻甸军民府,以当地头目充任此官,协助土知府作诸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