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水语

水语

我国水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使用人口约28万。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及其邻近的榕江、荔波、独山和都匀等县。无方言区别。根据语音和词汇差异,分为三洞、阳安和潘洞三个土语。以三洞土语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过去有种古文字,叫“水书”。水书是过去巫师在择日、召神和看风水时用的符号,水族民众多不认识。长期以来,水族使用汉文。水语特点有:语音:水语声母数量多,系统庞大。有的地方多至50个,有的地方少也有50个左右。三洞土语的声母有51个,清塞音和塞擦音分送气和不送气两套;浊塞音有带先喉塞成分和带轻微鼻冠音的两套;鼻音有清化的、带气喉塞成分的和单纯的三套;擦音又有清、浊两套。还有相当数量的颚化音声母和唇化音声母。韵母由单元音和带韵尾的长短元音构成。元音一般有a、i、e、o、u、ə6个。元音a分长短,ə是短元音。有的地方a、i、u、o部分长短。一般有i、u、m、n、η、p、t、k8个韵尾。三洞土语有55个韵母。声调一般有舒声6个和促声2个。8个声调分别与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一致。各地由于吸收现代汉语借词,增加了不同数目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量词较多。名词前可加相应的量词表示类别。数词“一”有四种形式,“二”有两种形式,用法不同。名词的修饰语,除数词在名词之前外,其余都在名词之后。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宾语的后面。词汇:词汇中单音词占多数。合成词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的复合词,另一种是由根词加前加成分或后加成分构成的派生词。构词的附加成分以前加成分居多。有相当数量的汉语新、老借词。近代借词大多是按照当地汉语读音直接借入的。借词中名词占多数。有汉语借词和本民族词并存并用现象。水语内部比较一致,操不同土语的水族,都能互相通话。目前,水族兼懂汉语的人数还不很多,水语是水族地区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

猜你喜欢

  • 恩萨·索南乔郎

    1439—1504即二世班禅。全称竹白旺修索南乔吉郎布。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藏族。后藏恩萨(今日喀则境内)人。初名支才贝吾。幼时灵异昭著,能追述前辈班禅事迹。被巴索曲结甘丹尺巴收为门徒,赐名索

  • 德勒格尔

    革命活动家。汉名宁春发,化名陈治忠。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人。蒙古族。1929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加入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派遣回国,在内蒙古

  • 石城

    古地名。唐征高丽记事中的石城所指有二:(1)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将牛进达等从莱州(今山东掖县)渡海攻取之石城,为今辽宁庄河县西北50里处城儿山古城(一说为该省境内叆河下游南岸石头城村的石筑山城址

  • 高昌故城

    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为高昌王王城所在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县城东南约4公里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东、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南。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为西汉王朝车师前国境内屯田部队所筑,称“高昌壁”、“高昌垒

  • 宪台通纪

    书名。元监察机构典章制度汇编。元监察御史赵承禧编纂。24卷。顺帝至元二年(1336)成书。主要记载世祖至元五年(1268)至顺帝至元二年(1336)御史台建官定制,司属沿革,员额损益及有关诏敕,对元朝

  • 忽剌出

    ?—1286元朝大臣。蒙古人。涿州路达鲁花赤直脱儿之孙。袭职为益都路蒙古万户。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攻宋六安军。十二年,与参政董文柄领山东诸军大败宋将孙虎臣水师于丁家洲,破张世杰舟师于焦山江中,

  • 郎球

    1594—1666清朝大臣。又作郎丘。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索长阿曾孙。初任理事官兼护军参领。天聪三年(1629),从太宗征明燕京。九年(1635),随军征明,攻锦州,同参领图赖等率兵先进。因功擢

  • 塔里木河

    新疆河名。我国最大内陆河。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维吾尔语“可耕地”之意,河边居民从事农耕,因以名河。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上游名额尔沟河,三源并会,东流至塔里木地,名塔里木河。清代记载又说其上游

  • 德宁县

    见“德宁路”(2519页)。

  • 考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所设哈兰城卫和正统后所设哈郎卫称作海兰城卫或海兰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