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鲁特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西北部,大兴安岭南段东麓。牧地东至科尔沁界,西至札鲁特右翼旗界,南至科尔沁界,北至乌珠穆沁界。天聪二年(1628),部长内齐偕色本等率众归附后金。顺治五年(1648),封内齐子尚嘉布为札萨支多罗贝勒,掌本旗,世袭。札萨克驻齐齐灵花陀罗海山北,会盟于昭乌达盟。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西北部,大兴安岭南段东麓。牧地东至科尔沁界,西至札鲁特右翼旗界,南至科尔沁界,北至乌珠穆沁界。天聪二年(1628),部长内齐偕色本等率众归附后金。顺治五年(1648),封内齐子尚嘉布为札萨支多罗贝勒,掌本旗,世袭。札萨克驻齐齐灵花陀罗海山北,会盟于昭乌达盟。
见“女真学”(146页)。
见“也先”(140页)。
①清咸丰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是清朝地方官员和当地伯克残酷压迫和剥削农民引起的。道光(1821—1850)年间,库车伯克掠夺土地问题已日渐严重。仅阿奇木伯克皮鲁斯1人,侵占官田和民田便达1600余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1368—1398)初置,辖地在今西藏浪卡子一带。元时为思答笼刺万户(即羊卓万户)封地。明初原为俺不罗卫,后升为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按明朝建制例,行都指挥使司的机构设置与都指挥使
土族他称。蒙族、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嘉”意为“汉”、“中国”,“嘉呼尔”意即为“汉地的蒙古人”。参见“土族”(63页)。
见“乞伏国仁”(124页)。
清末民国时对景颇族人的一种泛称。当时分布在今德宏州境内的景颇族大多居于山上,故名。
唐代罗甸王。系汉牂牁“黑卢鹿”默部第四十七世首领,称“鬼主”。开成元年(836)内附。会昌(841—846)中,封袭罗甸王,世有罗甸(今贵州省南部罗甸县地区),为贵州彝族先民之一支。
北魏大臣。字仲才。河南洛阳人。先世为鲜卑土难氏,居于代。金明太守稚之子。早年师事王惠,涉猎文史。孝明帝元诩即位初年,兼侍御史。入台五日,时值正会,受命司神武门,秉公劾其妻从叔违禁,受嘉赉。历任国子助教
又记作“迺捏咿唲”。契丹语,“妳”意“丁”, “迺”意“正”, “捏离”、 “捏咿唲”意“旦”。为契丹族对“正旦节”的称谓。逢此节,首领以糯米饭和白羊髓揉成拳大的团子,每帐赐49个,至夜五更,各帐纷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