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神箭
土族民间供奉的神物。又称“五台护法”。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为一支长约4尺的箭,上有一绺绺红绿布条、布带,箭的颈中挂一串铜铃和铜板,作为神物供奉在庙里或家中。相传源自历史上吐谷浑王阿柴(才)折箭教子的故事,阿柴临终前召集20子,用折单箭或19箭的方法告诫诸子“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社稷可固”。遂沿袭成俗,供之以求閤家和睦平安。
土族民间供奉的神物。又称“五台护法”。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为一支长约4尺的箭,上有一绺绺红绿布条、布带,箭的颈中挂一串铜铃和铜板,作为神物供奉在庙里或家中。相传源自历史上吐谷浑王阿柴(才)折箭教子的故事,阿柴临终前召集20子,用折单箭或19箭的方法告诫诸子“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社稷可固”。遂沿袭成俗,供之以求閤家和睦平安。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双城县。辖域东西240里,南北140里。东界黑龙江阿城县,西至新城府,南连榆树厅,北接滨江厅。古为肃慎地,汉、晋为扶余,北魏为勿吉,隋、
?—1944近代蒙古王公。内蒙古图什业图旗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札萨克和硕亲王。1914年与清皇族肃亲王之女金孟显珍结婚。后得到袁世凯的赏识。1920年认张作霖为义父。1932年9月,任伪满
蒙古国官员。唐兀人。西夏时宁州(今甘肃宁县)人。夏国相斡道冲之孙。世掌夏国史。夏末守西凉(今甘肃武威),率父老以城降蒙古成吉思汗,授中兴路管民副官。太祖西征,运饷不绝,无毫发私,时号“满朝清”。世祖即
唐代葛僚人暴动首领。戎州泸州(今四川泸州、宜宾一带)人。葛僚族(今仡佬族先民)。大中十三年(859),因官吏贪婪,民不聊生,葛僚族人民怨恨,起而暴动,拥其为王。攻城池,杀官吏。后遭刺史刘成师诱降,部众
?——1234金末将领。又作兀林答胡土、忽林答胡土。女真族。乌林答氏。正大八年(1231)以破虏都尉戍潼关,奉命援汴京(今开封),师至偃师,闻蒙古军已渡河,率部上少林寺,夺据太平顶御寨,纵军劫掠居民,
意谓遗产税。又译塔里卡拉。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新疆时强制推行的税制之一。其制:人死后由税吏时对其遗产进行评估,按规定收税2.5%至5%。因税吏经常高估、冒估,故税额远远超出此比例。清军收复南疆后
?—1588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属部委兀慎领主。蒙文史籍作炳图伊勒登,汉籍又译作兵兔、宾兔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四子,与鄂尔多斯部吉囊孙宾兔同名。领委兀慎部。嘉靖三十八年(1559),随俺答汗进入西
契丹语官名。初为地方组织※弥里(相当于“乡”,或更下一级单位)之长官;后弥里长官改为※辛衮。
唐末奚族部落首领。原附契丹。天祐初年(904),率部分奚众背契丹附唐,徙于妫州(治今河北怀来东南),依北山而居,渐至数千帐,称西奚,遂有东、西奚之分。
又记作“迺捏咿唲”。契丹语,“妳”意“丁”, “迺”意“正”, “捏离”、 “捏咿唲”意“旦”。为契丹族对“正旦节”的称谓。逢此节,首领以糯米饭和白羊髓揉成拳大的团子,每帐赐49个,至夜五更,各帐纷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