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印
旧时傣族官名。云南西部南甸、干崖、陇川、芒市、遮放、盏达、勐卯等傣族土司衙门的属官。由土司同胞兄弟中年长有威望者充任,协助土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指挥监督衙门中管理财粮、征课及勤杂事务的大小官员。有的护印亦有自己的官署,称为“二衙门”,俨然以土司自居,给群众增加双重以上的负担。
旧时傣族官名。云南西部南甸、干崖、陇川、芒市、遮放、盏达、勐卯等傣族土司衙门的属官。由土司同胞兄弟中年长有威望者充任,协助土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指挥监督衙门中管理财粮、征课及勤杂事务的大小官员。有的护印亦有自己的官署,称为“二衙门”,俨然以土司自居,给群众增加双重以上的负担。
寺庙名。又称桑鸢寺、桑伊寺,全称“吉祥红岩无边不变天成寺”。公元779年赞普赤松德赞建。地处拉萨东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原寺屡遭破坏,今寺基本上是七世达赖时重建。藏史载,此寺仿印度欧丹富多梨寺形制
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初期领导人之一。又译阿青木伯克或阿奇木伯克霍加等。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出身于世袭伯克、大地主。早年曾支持伊犁辛亥革命。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后渐趋保守。盛世才统治时期
见“耶律撒剌”(1323页)。
1781—?清代拉卜楞寺释尊佛殿的修建者。藏族。系二世嘉木样之侄。13岁步行赴卫藏,入哲蚌寺郭芒经院学习,获多仁巴学位。往日喀则,从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受近圆戒。后返回家乡昂拉。前往蒙古宏法时,在阿拉善旗
?—172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字凫山。康熙进士,授国子监祭酒,历官内阁学士。五十年(1711),授福建巡抚。五十四年(1715),擢福建、浙江总督。任内出巡沿海各地,筹划台湾鹿儿门、澎湖、厦门等
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东汉合葬墓。桥纽方形,煤精质地,篆书体。通高1.7厘米,边长2厘米。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参见“西夏”(691页)。
见“兀思哈里卫”(112页)。
1884—1960近代西北军事将领。字子寅。甘肃临夏人。回族。马福禄之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西宁镇矿务马队队官,兼理蒙古事宜。1912年秋,随马福祥驻宁夏。历任后套统领,新军司令。因清剿哥
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湖南凤凰厅鸭保寨(今凤凰县鸭保寨)人。苗族。原为苗百户。乾隆五十九年(1794),与贵州※石柳邓、龙乜妹(苗族)等在其家聚会商讨起义。六十年,与苗民※吴添半在凤凰厅苏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