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平城

平城

北魏前期都城。又称代京。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秦为平城县治所。西晋建兴元年(313),拓跋猗卢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为北都,修此城为南都,并于��水之阳黄瓜堆(今山西山阴县东北)筑新平城(小平城),令拓跋六修镇之,统领南部。东晋太元十一年(386),拓跋洼在牛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寻徙居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天兴元年(398),正式定国号为魏,从盛乐迁都于此,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正封畿,制郊甸,并迁新民充实京师,使平城成为北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延和元年(432),改平城县为万年县,治所仍在此。太和十七年(493),复改为平城县。次年,迁都洛阳后,其地位逐渐下降,但仍为北魏边防重镇。

猜你喜欢

  • 蒙汉分治

    清后期统治蒙古的一种政策、措施。清政府原在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严禁汉民前往耕种定居,后因蒙古王公私自招流民开垦,既成事实,至晚期复因实行“新政”,大量放垦,汉民留居蒙地者日多,乃在汉民集中地区,割旗

  • 刘三妹

    即“刘三姐”(861页)。

  • 西戎八国

    西北古族八政权总称。春秋时,分布地区:陇西有绵诸、绲戎、翟戎、䝠戎;岐、梁山、��、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诸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臣属于秦。合称

  • 弓月道行军大总管

    官名。唐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行军建置。永徽元年(650),阿史那贺鲁叛唐,自称沙钵罗可汗,攻庭州,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次年,唐以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为行军大总管,铁勒将领契苾何力副之,率秦、成、岐、雍府兵

  • 北儋耳

    见“儋耳国”(2516页)。

  • 契个部

    奚族(又作库莫奚)部落名。为早期五部之一。最早见于《周书》。该书称:“库莫奚,※鲜卑之别种也。其先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之间,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

  • 原始公社制度

    从人类出现到阶级社会产生之前的第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亦称原始社会。约与考古学上石器时代一致。此学说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奠定。基本特征为“没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公社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产品集体占有

  • 金牙军

    唐西域军事建置。位于今伊犁河北岸。驻有军队,卫戍边疆。金牙军与各守捉、城、镇等,总称为道。隶安西都护府。

  • 乃颜

    ?—1287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玄孙,阿术鲁子。信奉也里可温教(又称景教,即基督教)。嗣父国王位,雄据辽东,心“有异志”(《元史》卷120),轻漫朝廷。对世祖忽必烈于至元

  • 静州

    州名。本唐保静县,五代后汉以静边羁縻州(在银州,今陕西米脂县境)改置,隶定难节度,宋废为保静镇。宋咸平四年(1001),李继迁攻取后又置,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