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笃礼
见“巴笃理”(411页)。
见“巴笃理”(411页)。
1249—1311元朝大臣。又译月赤彻儿、月失察儿、月赤察而。蒙古许兀慎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忽曾孙,失烈门子。16岁入怯薛(护卫军),任博尔赤,司御膳。至元十七年(1280),任怯薛长之一。
?—1621清初武官。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世居布颜舒护鲁。天命六年(1621),以佐领随扬古利攻沈阳,奋勇继进,大败明二万援军,先登克沈阳,论功居首。寻随军攻辽阳,率先登城,卒于阵。
清末回民、撒拉族反清斗争。光绪二十一年(1895),甘肃河州(今临夏)、狄道(今临洮)新老教派回民,因清政府在处理两派纠纷中,不分曲直,滥杀无辜,遂在马永琳、韩奴勒(亦作韩努力)领导下,发动起义,围攻
元代地名。又作不里罕哈里敦、不而罕哈勒敦。“不儿罕”意为“佛”、“神”,“哈里敦”意为“山”。即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一支。据《元朝秘史》载,成吉思汗二十二世祖孛儿帖赤那始移居不儿罕山。成吉思汗青年时代,
即“可敦”(491页)。
即“逻盛”(2062页)。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辽宁省西南部大凌河上游,邻接河北省。古为辽西郡地,隋、唐时奚、契丹杂居。元属大宁路。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泰宁卫。清乾隆三年(1738)设塔子沟厅,厅南境为喀喇
参见“哥邻羌”(1836页)。
西域古地名。见《史记·大宛列传》。大宛拒绝汉武帝以千金及金马易贰师城善马,并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汉李广利伐大宛,遣上官桀攻破郁成,其王逃往康居。康居将郁成王缚送汉军。《元史·西北地附录》
古族名。即缅濮。见《华阳国志·南中志》。是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市,后移耿马),相当于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