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北魏大臣。代郡人。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征西大将军、东平王陆俟长子。少为内都下大夫,奉上接下,行止取与,颇晓人意。兴安(452—454)初,赐爵聊城侯,出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相州刺史,假长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搠思串卜,华言护城也。”藏语chosskyongs chenpo,译为“护城”,为护法神祝祷所举行的法事。
书名。亦名《征南录》。孙沔镇压侬智高起义记。一卷。北宋滕甫(字元发,一字达道,浙江东阳人)撰。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起义军据邕州,宋朝派狄青、孙沔、余靖率宋军前往镇压。次年,事平。狄青率宋军归朝
见“慕利延”(2434页)。
土族语音译,意为“炒面盒”、“供献品”。土族民间交际风俗。流行于今青海互助地区。约源自元、明时期。土族招待贵宾时,桌上摆一长宽各约20厘米的彩绘木盒(亦有用圆形木盒的),内装炒面,上装饰酥油花,顶端置
明代哈密※哈剌灰首领。初为舍人,与千户拜迭力迷失、平章革失帖木儿等共管哈剌灰。成化年间(1465—1487),哈密为土鲁番攻占后,率众居苦峪城(今甘肃敦煌东北,安西县东南)。弘治七年(1494),被明
又称“茶马之族”、“中马之族”。指根据明朝政府颁发的※“金牌信符”,定期以马易茶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居住今甘、青地区从事畜牧业生产须尽纳马义务的撒里畏兀儿、藏、蒙古各族。其中西宁卫的安定、阿端、曲先、
古族名。西周时居今甘肃天水。秦武公十年(前688),秦伐邽、冀戎,初设县。后徙其一部于陕西关中渭南,以其原居地设上邽县(治今甘肃天水),于迁居地置下邽县(治今陕西渭南县北下邽镇东南)。族亡。
辽代地名。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建。治所地有诸说:一指吉林省扶余县北伯都纳古城;一指该县东南小城子古城;一指县东榆树沟;一指更东之新城局石头城子古城;一指榆树县南大坡古城;一指永吉县北乌拉街;一指
即“板升”(1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