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合台文

察合台文

13世纪到20世纪初分布在中国新疆及中亚广大地区操突厥语族语言的部族和民族广泛使用的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因其主要用于以成吉思汗次子的名字命名的察合台汗国及其后裔统治的地区而得名。察合台文是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喀尼亚文的基础上形成的。10世纪后半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新疆的南部地区,随着伊斯兰教影响的扩大,当地居民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察合台文最初采用了阿拉伯文的28个字母和一些辅助符号,后来又从波斯文借入4个字母,共有32个字母,其中有10个字母主要是在拼写阿拉伯——波斯语借词时使用。元音ɛ、a、e、 i、 o、 u、o、u在部分文献中是用一些辅助符号表示的。另外,在有些情况下元音省略。行款是从右向左横写。字母分单写、词首、词中、词末4种形式,部分字母有多种写法。察合台文文献有手抄本、石印本、铅印本等几种类型。手抄本中很少使用标点符号。用察合台文记录的语言被称为“察合台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当时维吾尔和乌孜别克等操突厥语的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受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影响较大的书面文学语言。它是在10—13世纪喀喇汗王朝的官方语言和回鹘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曾作为察合台汗国主要的官方语言和通用的交际语。察合台文使用的时期是突厥诸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留下了大量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献,如属于14世纪的有拉布古孜的长篇散文《先知的故事》等;属于15—16世纪的有阿塔依、赛卡克、鲁特菲、纳瓦依等人的诗集等;属于17—18世纪的有阿卜勒哈孜·巴哈杜尔·汗的《突厥族谱》、穆罕默德·伊朗·胡加木库里·赫尔克提的《爱情与苦难》、穆罕默德·司迪克·扎莱力的《扎莱力诗选集》、毛拉艾拉木·沙雅尔的长诗《花朵与布谷鸟》、毛拉优努斯·亚尔肯迪的《玉素甫和祖莱哈》等;属于19—20世纪初的有尼扎亚、孜亚依和海里比合写的《爱情长诗》、毛拉艾依提·本·毛拉噶日《知医书》、凯兰代尔、古木纳木等人的诗集以及毛拉·沙克尔、毛拉·比拉勒等人的长诗。还有许多重要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著作也被译成了察合台文,如《哈札纳奇史》、《穆赫斯尼文德》、《喀力勒与达米尼亚》、《乐园》等。这些文献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重要的科学价值。研究察合台语和察合台文献的主要是中国、原苏联、土耳其等国的学者。

猜你喜欢

  • 朗林

    见“南木林”(1588页)。

  • 合苏馆女真

    见“黄头女真”(2021页)。

  • 萧敌鲁

    ?—919契丹开国初重要将领。又作迪里古。字敌辇,又作迪辇。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表弟,※淳钦皇后亲弟。史载其性宽厚,臂力过人。尤勇猛,有胆略,凡闻敌至,即求驰赴,冒矢石,未尝少衄,欲胜方休。阿保

  • 满泰使团

    清朝第二次派往土尔扈特蒙古的使团。雍正七年(1729),清朝与准噶尔部关系恶化,胤禛决定对噶尔丹策零用兵。会沙皇俄国彼得二世即位,遂令副都统满泰、阿斯海、布达西等为使,随同前往俄国祝贺彼得二世加冕的使

  • 部族官

    辽代官制。又称北面部族官。为管理部族事务的官称,属北面官列。辽自太宗得燕云16州,境辖汉族突增,为适应需要,对境内各族采用“因俗而治”之策。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制,分

  • 乾定

    西夏献宗李德旺年号。1223—1226年,凡4年。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塔米尔、哈绥、齐老图三河河源。东接札牙班第达呼图克图界,西至清素珠克图诺们罕界,南邻素温都尔、北抵伊克沙巴尔山梁。有佐领4。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四十五年(1706)和硕亲王

  • 卓克基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境内。为嘉绒藏区较大土司之一,原辖督部、茶铺、四大坝三农业区、一牧业区。其始祖良尔吉,原为杂谷土司之土舍,乾隆十三年(1748),从征金川有功,被封为长官司

  • 矣罗君

    唐代六诏之一浪穹诏王。乌蛮※铎罗望曾孙,偏罗矣之子。父卒,嗣位。贞元十年(794),南诏王异牟寻破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后被俘,徙永昌(今云南保山市)。参见“浪穹诏”(1944页)。

  • 忽鲁

    见“完颜京”(1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