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拉赛沟古铜矿遗址
位于今新疆尼勒克县南约3公里天山深处、喀什河南岸。已发现现存古代采矿竖井10余处,冶炼遗址1处。矿洞竖井内有大量支架圆坑木及大量采矿、碎矿用石器。冶炼遗址发现有经过粗炼的圆龟背形铜锭,以及矿石、炉渣、动物骨骼等。据推断系春秋、战国时代遗址。为研究古代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位于今新疆尼勒克县南约3公里天山深处、喀什河南岸。已发现现存古代采矿竖井10余处,冶炼遗址1处。矿洞竖井内有大量支架圆坑木及大量采矿、碎矿用石器。冶炼遗址发现有经过粗炼的圆龟背形铜锭,以及矿石、炉渣、动物骨骼等。据推断系春秋、战国时代遗址。为研究古代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又名内务府官庄,亦称皇庄,是清朝皇帝的私产。顺治元年(1644)以后,清政府在畿辅圈占田地,收民投充,设立银庄132所,后又陆续增设粮、棉、盐、靛庄和瓜、菜、果园,分布在直隶(河北)和奉天(辽宁),至
1245—1294元代景教徒。时人称拉班·马·苏马。畏兀儿人。昔班之子。早年从景教总主教马贵哇尔吉受洗礼。至元十五年(1278),同汪古部贝尼尔子马可思从大都(今北京)出发往耶路撒冷朝圣,途经霍山、宁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位于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即今沙雅县。原为回庄。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三品阿奇木伯克等官,治理当地维吾尔族民政。光绪十一年(1885),改设乡约。光绪
书名。明代回回人※海瑞撰。原名《备忘集》,又名《海刚峰集》。不分卷。原有自编《淳安稿》、《淳安县政事》及《备忘集》10卷。后人陆续编辑有万历二十二年(1594)阮尚贤刊《海刚峰先生文集》、万历四十六年
即“斡儿寒河”(2427页)。
?—1769清代将领。蒙古正蓝旗人。姓巴鲁特氏。乾隆十三年(1748),由前锋派往金川军营。十四年撤回,授前锋校。二十年(1755),随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二十三年(1758),随将军兆惠征小和
唐代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朗州武陵(今湖南西部)人。以勇猛著称。广明元年(880),武陵地区连遭灾害而赋税不减,激起各族人民不满,遂与同里人区景思、周岳等猎于大泽中,聚众数千,署伍长,组织“朗团军
见“鬼方”(1703页)。
壮语音译。壮族女巫称谓。亦称“都雅”。意为“巫婆”、“鬼婆”。流行于广西。其年轻时常被推选为“囊海”(扮月姑),到中老年后就自称能通鬼神,附近民妇遂带着米、钱、鸡等来向其问卜,久之便成为职业或半职业的
书名。清钱大昕撰。3卷。始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七月,成书于四十五年(1780)五月。作者鉴于蒙古氏族颇费稽考,史籍所载,音既不正,又多互异,乃据陶宗仪《辍耕录》所列蒙古72种,色目31种,广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