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赞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子。乾化二年(912)五月,奉命朝后梁,献方物,梁太祖朱温厚加赏赐。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子。乾化二年(912)五月,奉命朝后梁,献方物,梁太祖朱温厚加赏赐。
即“蒙古黄金史纲”(2343页)。
清末新疆工矿名。宣统元年(1909)创置。位于乌苏东南独山子。三年(1911)始购俄国机器试采。旋因缺乏技术人员停办。
战国时期中山国祭祀礼器。亦称“铁足大铜鼎”。周慎靓王六年(中山王十四年,前315)由中山王下令制作,用以祭祀上帝和祖宗。器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鼎身扁圆
古楼兰国都城遗址。位于今新疆若羌县罗布泊西岸,东经89°55′22″,北纬40°25′55″处。1900年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考察队维吾尔响导阿尔迪克发现。30年代,中国学者黄文弼、陈宗器曾先后作过
1237—1307元朝将领。又译哈刺带、哈刺歹、合刺带。哈刺鲁氏。管军万户八合之子。初随军攻宋汉水重镇襄阳、樊城,以水军镇抚从丞相伯颜南下。至元十二年(1275),随阿术攻宋,战焦山。与招讨王世强统水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珞巴”藏语,意为“南方人”。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珞瑜、门隅、察隅地区及墨脱、米林、隆子等县。包括博嘎尔、棱波、邦波、德根、崩尼、崩如、米古巴、米
壮族地区革命遗址。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乡所在地。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间,高约4丈,形为角塔式楼房,红檐绿瓦,檐棱飞龙舞凤雕刻,内分四层,沿梯盘旋而上顶层,可远眺数里内外。原供祀魁星神像,故
云南彝族一支阿细(阿西)人的传统民间歌舞。亦作“阿西跳月”、“跳乐”。盛行于弥勒、泸西、路南彝族自治县。为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和中老年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每逢火把节、春节等喜庆日或农闲时,在草坪、空地
唐代渤海国康王大嵩璘年号。794 (一说795)—809年,凡16年。
见“贡差”(9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