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基诺语

基诺语

我国基诺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使用人口约1.8万。基诺语有攸乐和补远两个方言。方言间差别不大,基本可以通话。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以景洪县基诺区曼卡话为例。语音特点:有35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两套,无清浊对立。鼻音、边音、擦音有清、浊两套。塞擦音有唇尖前、舌叶、舌面前3套。有舌齿音。有7个腭化辅音,由双唇、舌尖中音腭化而成。有6个复辅音,由双唇音和舌根音作基本辅音加卷舌半元音构成。有单元音16个,其中普通元音12个,鼻化元音3个,卷舌元音1个。鼻化元音主要出现在汉语借词中。有8个复元音,其中有4个前响,4个后响,大多出现在汉语或傣语借词中,出现频率较低。有带舌根鼻音韵尾的韵母5个,也都出现在汉语借词里。有7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感叹词10类。名词有格、数、指小等语法形式,分别用声调屈折变化或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名词可以重叠,人物名词重叠表示全体,时间名词重叠表示短暂,方位名词重叠表示行为动作总在该处进行。量词较丰富,数词与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量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和宾格,主要用代词声调、元音屈折变化的方式表达。动词有体、态、式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现行、完成3种,均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态有自动、使动、互动3种,除使动方式用少量残存的辅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达外,其余均加虚化动词或助词的方式表达。式有疑问、肯定、否定、命令、请求、感叹6类,用声调屈折变化的方式表达。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结构助词有宾格、领格、工具、关联、方向、比较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形式,多音节单纯词较少。有一定数量的派生词和叠音词。复合词的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补充等。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主要采用音译方式,也有一定数量的意译借词。还有少量傣语借词。

猜你喜欢

  • 五行大布钱

    宇文氏所建北周铜币名。北周初,尚用北魏※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及※永安五铢等。至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561)七月,更铸布泉之钱,以一当十,与五铢并行。时梁、益之境,又杂用古钱交易。河西诸郡,则常用西域

  • 胡尔沁

    蒙古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胡尔”即胡琴,或称四胡。因其说唱时用以伴奏,故称。东部蒙古盛行,亦是此派的摇篮。民间艺人经长期演唱,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板腔体音乐,有固定的说唱音乐程序。曲调有

  • 酸斋乐府

    散曲集。元代畏兀儿文学家※贯云石(1286—1324)撰。1卷。云石,本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成斋、疏仙等。能骑射,精通汉语,善草隶书,工诗文,尤以散曲驰名。元人称散曲为“今乐府

  • 思唐州

    古州名。唐代少数民族聚居区。永隆二年(681),析龚州(今平南)、蒙州(今蒙山)、象州(今象县,现并入石龙)地置,辖武郎、平原二县,今广西大瑶山境域。开元二十四年(736),奏为羁縻州。建中元年(78

  • 拉珈

    部分瑶族自称。参见“茶山瑶”(1600页)。

  • 慕化里

    见“四馆四里”(555页)。

  • 玛哈巴拉

    清朝蒙古王公。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齐齐克长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虽幼以才堪造就,加恩赐公品级,袭札萨克一等塔布囊。五十一年(1786),尚乡君,封额驸

  • 吐蕃天子功德布施录

    敦煌佛教文献。见《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系官员奉命代吐蕃赞普向沙州寺院做功德放布施之文牍。其内容是:“牛年仲春四日,吐蕃天子做功德,经常所献供品是:于沙州寺院布施油灯。于沙州普光寺,四日晚,寺户杨当、

  • 卢汉

    1895—1974彝族民主革命者。字永衡,原名邦汉,彝姓吉狄。云南昭通县(今昭通市)人。幼年在昭通县立学堂读书。1911年随表兄龙云参加《保路同志军》魏焕章部。同年10月在四川宜宾参加援川滇军谢汝翼部

  • 克默尔河卫

    见“克默而河卫”(9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