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族土司制

土族土司制

元明清王朝在土族地区以封授土族或其他民族首领世袭官职进行统治的一种制度。其始祖为他族者,因长期生活在土族地区,后裔亦逐渐融合于土族中,成为土族土司制的组成部分。元朝因袭唐宋王朝羁縻措施,利用少数民族首领管当地各族人民,先后封※祁贡哥星吉为金紫万户侯,任甘肃行省理问所土官;※李南哥为西宁州同知;※南木哥、※帖木录、※癿铁木、※尕力癿、※薛都尔丁等也分别授予不同官职。明洪武(1368—1398)初年,因袭元制,先后封授归附的元遗臣※朵儿只失结为河州前卫指挥,升西宁卫指挥使,※陈子名为指挥佥事;※沙密为世袭总旗;另亦封授一些千户、百户等土官世职,先后受封者计有16家之多。各统其部落,以听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诸土司各领所部耕牧,各有辖区和属民,在辖区内总揽大权,互不统属,由其子孙承袭管理。并建有衙署、监狱等一整套统治机构、以及土差、土兵以加强统治。按《明律》规定,土司可根据当地习惯法订立一系列“土规”、“土律”,并有权审理辖区内各类案件,其判决不得反抗或违背。清因袭明,凡归附的土司,原官职、品级仍旧。清雍正三年(1725),各土司参加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反清叛乱,因协助清兵把守要隘有功,后该地未行改土归流,土司制度仍其旧。后随着土族社会内部阶级分化和土族人民的反抗,及清王朝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削弱其实力,土司势力逐渐衰落,至清末民初只剩8家。1931年8月,土司制度正式废除。

猜你喜欢

  • 宇妥

    ①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始于十世达赖喇嘛之父罗布桑年扎被封为一等台吉时。清道光四年(1824),其子格桑彭措袭爵,同年,获得原属布塘家族的宇妥庄园,宅第位于拉萨宇妥桥附近。后家族成员多有任僧俗官

  • 和阗直隶州

    清代新疆州名。光绪九年(1883)置。治所在今新疆和田县所在地。辖于阗(今新疆于田)、洛甫2县。管领村庄129处及5驿站。隶喀什噶尔道。1913年改为县。人口7.8万余人,其中大多数为维吾尔族,少数为

  • 完颜讹论

    金末将领。女真族。完颜氏。历官枢密院都监、安化军节度使、右副点检。贞祐二年(1214),受仆散安贞命为右翼,与左翼沂州防御使仆散留家合兵攻杨安儿起义军。败起义军将领徐汝贤3州兵十万于昌邑东。与诸军破莱

  • 祥云大波那遗址

    云南青铜文化遗址之一。亦称祥云大波那木郭铜棺墓葬。地点在今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1963年发现。形状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有长条形巨木叠组的郭室,内置两面坡房屋状铜棺,由7块铜板组成,用4块构成房屋

  • 伊希姆汗

    见“艾斯木汗”(437页)。

  • 董舍吾

    ?—前103西汉匈奴都尉。又作董荼吾。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偕王敞屠洛等率众归附汉朝,受礼遇,被封为散侯,赐食邑1100户。太初二年(前103)、卒,子安汉、孙贤相继袭爵。

  • 齐默特色木丕勒

    1874—1942近代蒙古王公。光绪二十三年(1897) 3月,袭札萨克辅国公爵位。二十四年,向清政府献银两。二十八年(1902),任哲里木盟副盟长。三十一年(1905),升盟长兼兵备。三十二年封镇国

  • 古儿列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其氏族有准忽儿斤、畏马忽惕。居地邻近弘吉剌、巴儿忽等部,与这些部结有姻亲关系。成吉思汗麾下大将额不干及其子孛栾台,即出自该部。后逐渐融合于蒙古共同体中。

  • 五色四裔

    见“五色四夷国”(267页)。

  • 伏帝匐

    ?—719唐代回纥首领。药罗葛氏。※独解支子。开元三年(715)父卒,继位,统辖甘、凉间回纥诸部,继任瀚海都督,并任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今甘肃武威)使。次年,以突厥击漠北回纥余部,遂在唐支持下率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