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大贝勒

四大贝勒

清天命、天聪年间满洲贵族四大实力集团的首领。即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第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天命年间(1616—1626)四人辅佐努尔哈赤分掌后金国家实权,故称“四大贝勒”。天聪初年,代善等三大贝勒与皇太极共理国政,俱南面而坐,同受群臣朝贺。皇太极为加强君权,削弱了三大贝勒实权,于天聪三年(1629),废除“四大贝勒按月分直”政事的旧制,由诸贝勒代之,并设八大臣参政。接着,不断寻机打击三大贝勒势力,排除异己;四年,以“心怀不轨”、“自视如君”等16罪,将二贝勒阿敏首先削爵,夺所属人口、奴隶和财产,囚死狱中;五年,以三贝勒御前露刃,自顾本旗,革大贝勒爵,降为一般贝勒,夺五牛录属员,罚银万两,不久也故去;大贝勒代善多次在群臣面前受到批评,皆唯命是从。至此,四大贝勒共理国政的体制完全解体。六年(1632)皇太极“南面独坐”。

猜你喜欢

  • 厘族

    见“里泼”(1081页)。

  • 金溶

    清朝官员。字广蕴,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回族。雍正八年(1730)中进士,以刑部员外郎擢山东道监察御史。乾隆帝即位,诏征直言之士,曾上疏陈安民五事,主张轻徭薄赋,守官应以民事为重,巡狩应尚俭朴,并提

  • 安抚处置使

    见“安抚使”(908页)。

  • 阿艾山汉代冶炼遗址

    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北120公里处。出土有炼铁用小坩埚、铁渣、矿石、陶瓴、陶罐等。在距地面约20厘米处,发现1件灰陶三耳罐,从陶罐形制看,为汉代龟兹遗物。

  • 哈什屯

    1598—1663清朝将领。沙济城地人。富察氏。初任前锋校,隶满洲正蓝旗,天聪时改隶镶黄旗。授侍卫,袭管佐领,擢礼部参政。崇德二年(1637),征瓦尔喀(乌苏里江上游地)。三年,受命迎接归降之明石城岛

  • 支里

    见“纳若”(1266页)。

  • 大封民国

    唐代南诏后期国名。因避唐讳,又作“大封人国”。南诏国第十二世王蒙隆舜于唐乾符四年(877),嗣王位,五年,改南诏国号为大封民国,又改元贞明、承智、大同、嵯耶。隆舜卒,子舜化贞继位。天复二年(902),

  • 穿甲处

    清官署名。内务府武备院设,为皇帝披挂铠甲。设司函长1人(函,指护身铠甲)、副司函长1人,下置司函※拜唐阿(执事人) 5人、承应人6名。逢皇帝出巡、狩猎或阅兵,御用甲胄例由武备院预备装运随行。需穿甲时,

  • 无文字女真译语

    见“女真译语”(147页)。

  • 马镫壶

    见“鸡冠壶”(1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