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斡耳朵
“斡耳朵”意为“宫帐”、“帐殿”。指元太祖、世祖所建后妃的四斡耳朵。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居孛儿台皇后等8后妃;第二斡耳朵居忽兰等8后妃。第三斡耳朵居也速等10后妃;第四斡耳朵居也速干等12后妃。世祖忽必烈大斡耳朵居帖古伦大皇后;第二斡耳朵居察必、南必皇后;第三斡耳朵居塔剌海等2后妃;第四斡耳朵居伯要兀真等2后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皇孙甘麻剌为晋王,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建内史府掌其事。
“斡耳朵”意为“宫帐”、“帐殿”。指元太祖、世祖所建后妃的四斡耳朵。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居孛儿台皇后等8后妃;第二斡耳朵居忽兰等8后妃。第三斡耳朵居也速等10后妃;第四斡耳朵居也速干等12后妃。世祖忽必烈大斡耳朵居帖古伦大皇后;第二斡耳朵居察必、南必皇后;第三斡耳朵居塔剌海等2后妃;第四斡耳朵居伯要兀真等2后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皇孙甘麻剌为晋王,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建内史府掌其事。
在南京中华门外牛首山南麓。初建于明宣德(1426—1435)年间。为纪念著名航海家郑和而修。因郑和本姓马,故俗称“马回回墓”。据考郑和病卒于古里(今西印度的卡利卡特),赐葬南京,此地或为其衣冠冢。墓建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黑牙蛮答哥,华言黑狱帝主也”。梵文krisnayamantaka,译为“黑狱帝主”,举行密宗法事时向此神祈求招福消
见“朱驹波”,(792页)。
西夏官署名。系七种司品以外的机构,同次等司。掌国家图书著作等事。设秘书监、秘书少监等官。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婚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等地。倘女子未婚而生育,后又不再出嫁,须通过拜火(灶)形式,指烧火棍、蒙古刀、火镰、或鼻烟壶之类物品(必须是现存男子的物品)为丈夫,并束起媳妇发式。自是,
见“巴达哈伤”(414页)。
汉代鲜卑地区山名。位于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一说为今额尔古纳河东南的大鲜卑山,实非一地,后者为拓跋鲜卑先世居地),当地人称蒙格。公元3世纪末,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灭,部
即“龙城”(494页)。
西夏职官次品封号。西夏语音“尼则顶”,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有“文武孝种能恭敬东南姓官上世倚”称号。参见“官阶封号表” (1532页)。
满语音译。“巴牙喇”意为“护军”;“壮大”亦作“壮达”等,意为“十人首领”。清初巴牙喇营所设什长。后金天命(1616—1626)初,每10名巴牙喇之中选1人立为额真,给旗一面,因称小旗额真。后随八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