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木样谢贝多吉

嘉木样谢贝多吉

1648—1721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转世活佛之一。又作嘉木祥协比多吉、旧译“笑金刚”。拉卜楞寺嘉木样一世活佛。藏族。甘南藏区桑雄山下甘加之查顶人。父名贝许贝朋杰。5岁在北京谒见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7岁随伯父索南伦珠学字。13岁出家,初名洛桑坚赞。21岁赴拉萨哲蚌寺果芒扎仓学法,获“嘎夕巴”学位。25岁去桑浦寺学经。27岁随五世达赖受比丘戒。29岁再赴拉萨下密院学密宗。33岁赴格佩山学法。53岁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委任为哲蚌寺果芒扎仓堪布,连任八年。60岁应拉藏汗之请出任拉萨北之帕朋卡寺住持。61岁应青海蒙古河南亲王之请,返回多麦,议定于夏河扎西吉滩始建拉卜楞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动工,首先建成有80根柱之大经堂。五十三年(1714),继建活佛官邸,五十五年(1716),建密宗下密院。五十九年(1720),受康熙帝封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罕”,受到青海各部普遍拥戴。将西藏哲蚌寺的佛教制度引用到拉卜楞寺。著有《五部宗教哲学辩论注释》及《佛历表文事记》等书。其所著之《宗派建立论》及自传最为有名。

猜你喜欢

  • 田豆渠

    见“建平蛮”(1542页)。

  • 斡勒忠

    1133—1203金官员。本名宋浦。盖州(治今辽宁盖县)人。女真族。姓斡勒。通女真、契丹字。历任兵部、枢密院、尚书省令史,由大理寺知法,迁右三部司正。练达边事,尝奉命使北边部族,得马4千余匹而归,金世

  • 吾斯

    ?—143东汉时南匈奴王。原封左部句龙王。顺帝永和五年(140),与句龙王车纽举兵反汉,率3千骑攻西河(治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招诱右贤王,合兵七八千,围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杀朔方、代郡长吏

  • 盘头髻

    清代至民国时满族中年以上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式。一称盘盘髻儿。主要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其发式、梳发于脑顶或偏脑后,挽发二三匝,盘成一髻,髻心隆起,中贯以簪,故名。民国后,逐渐改为盘于脑后,直至剪发。

  • 大律

    见“北周律令”(534页)。

  • 和解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旧说即《隋书》中的※南室韦。《新唐书》等称其在※塞曷支部东,具体所在无定论,有笼统说其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东部诸旗,或具体指其在今绰尔河北、雅鲁河南、嫩江以西地,一说在大兴

  • 西布特哈

    清末政区名。全称“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将分布嫩江流域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渔猎民族编旗设佐,置布特哈总管衙门领之。光绪二十年(1894),裁并衙门三总

  • 郎君行记残石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刻石。石刻上圆下方,现仅存右上角,不及全碑四分之一。所刻内容与唐乾陵无字碑上所刻《※郎君行记》相同,额题残存“大金皇弟都统经略”8字,大都磨平,仅“大”、“都”2字隐约可辨。碑文

  • 马都

    彝语音译。亦作玛堵、麻都。意为祖灵。解放前川、滇、黔的彝族,在老人死后立即用竖长横短的两根木条扎成一架,长者为人体,短者为人臂,顶端粘羊毛为头发,下部披细草作衣裳,表示祖先灵魂藏其中。招魂之后供于居室

  • 多腊葛

    即“多览葛”(8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