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密城

哈密城

古城名。位于新疆哈密。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或称镇远城、汉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周4里。有东、北两门。城东有水东南流。后颓圮。光绪十二年(1886),哈密通判冯森楷、副将尤在田重修。周3里5分,墙高2.5丈,面宽2.4丈。四周浚壕,阔2丈,深1.2丈。设4门,每门各建楼筑月城,东曰向阳,西挹爽,南迎熏、北拱辰。城内无商贾,有居民10余户,哈密直隶通判驻札。新城:在老城西南3里。雍正五年(1727)建。周里许,为清军官兵驻防处所。有东、西、北3门,每门各置城楼一座。北门外添筑围墙一道,长167.3丈,高1.2丈,厚5尺,以供屯粮,东、西关厢连城周4里余。乾隆二十五年(1760),粮城内建造兵房400间,供移住官兵眷属居住。同治七年(1868)重修。城周1里6分,高2丈,宽1.4丈。“城内回汉杂处”。由新城至老城,有街道相接,贸易俱在城外。在老城西南4里许有回城,周4里6分,高2.6丈,宽3丈。设东、北2门,为哈密维吾尔族伯克额贝都拉属裔驻地。居民从事农业。是清代前期抗御准噶尔部的前哨阵地。

猜你喜欢

  • 阿得

    拉祜语音译,意为“借种”。解放前云南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借地耕种的称谓。借种的耕地一般只局限于旱地,很少借种水田。解放前大部分旱地虽然已从寨公有转化为个体长期占有和私有,再不能随便开种,但旱地的买卖与租

  • 乌思藏

    元明时对今“卫藏”的称谓。一作乌斯藏。为今冈巴拉山以东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及冈巴拉山以西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两地合称。清称卫藏,“卫”即“乌思”之拉萨语音译,指前藏,“藏”指后藏,今统称。元属乌思藏纳里

  • 书麟

    ?—1801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W。高佳氏。大学士高晋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授銮仪卫整仪尉。三十六年(1771),授西安副都统。因大金川索诺木(莎罗奔孙)诱杀革木什扎土司官,侵占其地,小金川僧

  • 嫩江

    河流名。古称难水,唐代称那河,明代称脑温江。位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省西部。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坡。东南流贯墨尔根城、齐齐哈尔城、杜尔伯特旗西部和札赉特旗。全长1370公里,流域面积2439万

  • 景颇文

    我国景颇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通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缅甸的景颇人也使用这种文字。创制于19世纪末。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组和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合作,经

  • 完颜安国

    ?—1204?金大臣。本名阇母,字正臣。女真族。完颜氏。西南路世袭合扎谋克斜婆孙。有谋划,善骑射。正隆元年(1156),从军为谋克(百夫长)。大定(1161—1189)中,历常山簿、虹县令、虞王府掾、

  • 孛儿台

    约1161—?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正妻。又译孛儿帖、布尔德。孛思忽儿弘吉剌氏。※特薛禅之女。10岁许给成吉思汗为妻。婚后曾遭蔑儿乞人所掠,后得克烈部王罕及札只剌部札木合之助,被救归。内助成吉思汗创业

  • 纳克卜伯克

    参见“讷克布伯克”(921页)。

  • 榆里底乃部

    见“奚的部”(1894页)。

  • 苏丹

    见“速檀”(18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