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博喇海

博喇海

见“卜儿孩”(19页)。

猜你喜欢

  • 务相

    见“廪君”(2563页)。

  • 三哈

    参见“山哈”(118页)。

  • 隆款

    毛南族乡规民约。又称“龙缓”。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和下南地区。由各村、峒民主推选有名望的老人共同制订,以维护地方的利益。内容包括抗拒外来侵犯和维护当地风俗、山水两个方面。违犯规约者由

  • 仡佬语

    我国仡佬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和毕节地区的某些县内;另外,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专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也

  • 西夏文泥金写经

    西夏文佛经。经页厚韧,呈紫青色,以赤金楷书写成。传世者有《金光明最胜王经》,残存22页。经末有西夏神宗光定四年(1214)的发愿文2页。今藏西安市文物局。另有《妙法莲华经》6册,今藏法国巴黎图书馆。又

  • 腾格里

    蒙古语音译,意为“天”。又作腾吉里、腾格力。古代蒙古人信奉原始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敬天地,视天(腾格里)为宇宙万物的主宰、生命的源泉而加以崇拜,极为敬畏,遇事“必曰托着长生天底气力”,“彼所欲为之

  • 叔孙建

    365—437北魏大臣。本名乙旃幡能健,亦作乙旃眷。代人。鲜卑乙旃氏(后改叔孙氏),一说其先世为高车乙旃部人,后融合于拓跋鲜卑,成为宗族十姓之一。父叔孙骨,为代王什翼犍母王太后代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

  • 九股苗

    又作九股黑苗、九股生苗。苗族的一支。名称最早出自明代史籍。相传其民为九个祖公繁衍的九支遗裔,故名。分布在今贵州东南部地区。操苗语黔东方言北部土语。今统称为苗族。

  • 索县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河北岸之索曲河流域。东邻丁青县,南接比如县,西连班戈县,北倚巴青县。原为索宗。为内地入藏之重要中间站,元代为乌思藏和朵甘思两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交界处,设有大驿站。1959年改称

  • 曷思麦里

    ?—1255西辽及元朝将领。虎思斡耳朵人。初为西辽末主直鲁古近侍,后任虎思斡耳朵所属可散城之八思哈(镇守官)。元太祖十三年(1218),率众降蒙,为先锋,从蒙将哲别追击西辽帝屈出律,斩首以献。继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