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豹
?—约279
三国西晋时南匈奴贵族首左贤王。入居并州诸郡后,自谓其先祖为汉室外甥,因改姓刘氏。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呼厨泉入觐,被魏王曹操留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分部众为左、右、前、后、中5部,每部立贵族为帅,任左部帅。在五部中,势力最强,威望日重。魏邵陵厉公曹芳嘉平三年(251),魏景王司马师从邓艾之议,离其部为二,以分弱其势。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左右,卒,约任南匈奴左部帅64年。一说卒于泰始八年(272)前。
三国西晋时南匈奴贵族首左贤王。入居并州诸郡后,自谓其先祖为汉室外甥,因改姓刘氏。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呼厨泉入觐,被魏王曹操留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分部众为左、右、前、后、中5部,每部立贵族为帅,任左部帅。在五部中,势力最强,威望日重。魏邵陵厉公曹芳嘉平三年(251),魏景王司马师从邓艾之议,离其部为二,以分弱其势。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左右,卒,约任南匈奴左部帅64年。一说卒于泰始八年(272)前。
旧时凉山彝族对战斗英雄的称呼。彝语音译,又作“惹科”,意为“勇士”。是冤家械斗和掠夺战争的英勇善战者。在家支会议上,是积极主战的强硬派。战前身穿显眼服装,挥刀舞剑,吼叫跳跃于阵地上。战时冲锋陷阵,赴汤
古族名。先秦东夷之一。初见于《尚书·禹贡》,谓“海岱及淮惟徐州……淮夷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菏(河)”。《史记·夏本纪》有相同记载。《禹贡椎指》云:“今淮、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匹兰领部而得名。居于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东晋太元十年(385),部众五千降于西秦乞伏国仁。次年,擒前秦苻丕益州刺史王广于秦州,执送后秦。参见“陇西鲜卑”(1
古族名。见“仡伶”(571页)。
见“人役税”(33页)。
见“土薛”(64页)。
见“阇阇干”(2105页)。
见“铁虎年清册”(1880页)。
※黑水羌迁居关中渭北一带者的简称。参见“黑水羌”(2227页)。
见“绰罗斯南右翼头旗”(2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