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马抗暴起义

六马抗暴起义

布依族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贵州关岭县六马区(今属镇宁)位于北盘江中游,地处关岭、镇宁、贞丰、紫云、望谟等县的交界处,为布依族聚居区。1935年中共红军长征时路过此地,给布依族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国民党政府在此建立区乡政权后,对布依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和残酷剥削,激起布依族人民的极大愤慨。1942年,在佃农韦良心、黄福树、王文心的领导下,聚众两千余人,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残暴统治,杀死乡长雷永光、肖烈及区长左宪章,进攻关岭县城,旋被贵州保安部队所镇压,农民队伍死伤数百,村庄被洗劫,房屋被烧毁,损失甚重。但却锻炼和教育了人民群众,到1948年,这一带布依族人民便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游击队,一直坚持斗争到贵州解放。

猜你喜欢

  • 高借沙

    ?—1817清代云南宗哈(元阳县境)地区反封建领主的起义首领。哈尼族。新兴地主。嘉庆二十二年(1817),与同族人高罗衣、朱申率众起义,反对土司领主和清政府,拥高罗衣为“窝泥王”,受封为大都督。义军相

  • 至宁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年号。1213年五-八月,凡1年。

  • 勘马剌丁

    1239—1297元朝官员。亦名剌马丹。回回人。大名宣课提领迷儿阿里子。原居于阗(今新疆和田),元初随父入居中原。至元十三年(1276),监永州祁阳县(今湖南祁阳县),力阻元军杀县民,使13000余户

  • 钦定平苗纪略

    书名。清代鄂辉等奉敕撰。52卷,卷首4卷。有嘉庆二年(1797)武英殿聚珍版印本。主要记录有关湖南与贵州东北等地苗、土家等族的历史及乾隆末爆发的苗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善后事宜等,详细记录了战争的过程,

  • 倒老

    见“都老”(1813页)。

  • 全扬歌

    壮族民间伦理长歌。因用五言勒脚欢(壮歌的一种)的形式写成,亦称《欢全扬》。流传于广西隆山(今马山)、上林、都安、忻城等地。原为“方块壮字”抄本。整理后,共2100行,分《天下不公平》、《天下众财主》、

  • 阿吾尔

    见“阿吾勒”(1207页)。

  • 东山瑶

    见“标敏”(1570页)。

  • 青色特启勒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青塞特启勒图盟、青塞特奇勒图盟。土尔扈特台吉舍楞、沙喇扣肯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东返,被置科布多西南一带游牧

  • 察札秃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六年(1408)正月所设察剌秃山卫和正统后所设者剌秃卫作察尔察图河卫或察尔图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