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光珍货

元光珍货

金代钞币之一。宣宗元光二年(1223)五月,以绫印制。每贯折“贞祐通宝”钞50贯。与银钞等诸钞并行。行之未久,银价日贵,钞价日贱,民仅以银论价。金廷遂定法以纠之,银1两不得过“兴定宝泉”300贯,凡物值银3两以下者不许用银,以上者3分为率,1分用银,2分用宝泉及元光珍货等。凡私以宝泉、珍货易银者为违法。但上有限用之名,下无从令之实,民间仍以银市易。以绫印钞,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猜你喜欢

  • 西輶日记

    清黄懋裁撰。《得一齐杂著日记》之一。光绪四年(1878)五月受四川总督丁宝桢札委赴藏,于七月初七日自成都出发,经雅安、打箭炉(今康定县)、里塘(今里塘县)、巴塘,折南至云南中甸,再经丽江、大理、永昌(

  • 犀纰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弜头虎子

    古族名。晋代对※板楯蛮的一种称呼。据《华阳国志》云:“汉兴,亦从高祖定秦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弜为事,户岁出※賨钱口四十,故世号白虎复夷,一曰板楯蛮,今所谓弜头虎子者也”。因其用弓弩射虎而得名。

  • 开兴

    金哀宗完颜守绪年号。1232年正月—四月,凡4月。

  • 新疆巡抚

    清代官名。光绪十年(1884),新疆置省,户部奏请添设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人。诏授刘锦棠任巡抚,魏光焘为布政使,是为设置之始。驻衙迪化(今乌鲁木齐)。辖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伊塔道及其所属府、

  • 本卓

    藏语音译。原意为“主人批准”。西藏民主改革前,各农奴主的属民间,一般不得改变人身依附关系。但也有一些农奴主规定,其属民经交纳一定数量的财物,得到主人批准后,可同其他农奴主的属民结婚,并改属对方主人。其

  • 嘉勒斡凌戬

    15世纪藏族高僧。又译结哇仁钦、结斡领占。北京高梁河畔兴教寺长老,受明封为“大兴法王”。初居北京城内大能仁寺。后明帝敕建兴教寺,寺有碑记其事,碑文明令其将此寺做为修法之所,命寺提督讲经国师扎巴藏布、住

  • 不死牛

    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和上层喇嘛一种带强制性的出租牲畜形式。他们利用“神权”向信奉喇嘛教的贫苦牧奴出租牛只,这种牛一经出租,不管老弱病死,租额世代不变,故称。实为对牧奴的一种愚弄和敲诈。民主改革后,已被取缔

  • 豁儿臣

    见“火儿赤”(392页)。

  • 於句折

    见“据曲”(20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