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典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明星”之意。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徒单兀典、※抹撚兀典等。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明星”之意。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徒单兀典、※抹撚兀典等。
见“不落夫家”(270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扎哈喇哈卫,并说清代有扎哈喇哈峰,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900里。
全名唐颍国公史继先墓志。唐徐浩撰文并行书,建中元年(780)八月撰成。墓志已佚,唯宋人赵明诚《金石录》尚存引数句。史继先系唐朝将领,突厥阿史那氏。后突厥可汗默啜孙。开元四年(716)投唐,授左金吾大将
吐蕃大将。又称莽布支。赞普赤都松(676—704年在位)时人。出身噶尔氏家族。大相※论钦陵之子。圣历元年(698),父被迫自杀后,于次年统吐浑7千帐归唐,授左玉钤卫将军,封酒泉郡开国公,食邑2千户,赐
古运河名。春秋末年伍子胥率吴师伐楚时在太湖上游地区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引《东坝考》:“春秋时,吴国阖闾伐楚,用伍员(伍子胥)讨,开河以运粮,今尚名胥溪河。”从太湖西南与长江沟通。
旧时水族农业祭祀风俗。流行于贵州三都一带。相传水族先民有兄弟3人,跨溪流越高山,自广东、广西一带,溯江河而上,迁入贵州三都一带。祖公迁移时,从海边带来谷种,因此才有稻谷种植。后人为纪念此事,在祭祀时巫
?—1217蒙古国建立前兀都亦惕蔑儿乞部首领之一。又译忽都、忽图、和都、火都、霍都。部长※脱脱子(《史集》作弟)。随父屡与蒙古部争战。宋庆元四年(1198),为克烈部王罕所败,归降。五年,乘王罕遭乃蛮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蛮传》谓:“劝爽主官人”,即掌管人事、职官事务,类似中央王朝的吏部,主官由最高军政官员※清平官、※酋望、※大军
见“额林哈毕尔噶山”(2537页)。
亦称“栈田”。旧时布依族部分地区残存的领主经济土地制度。流行于黔南、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亭目授与住在交通线上的农民耕种,收获归耕者所有,不用缴纳粮赋,也不用服劳役,只需接待过往的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