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阙石窟

伊阙石窟

亦称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市南郊13公里伊河入口处两岸的东西崖,即香山和龙门山(伊阙山)。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三大宝库。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后经东魏和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及金,直至清末,1千多年间先后营造的大小窟龛,分布在伊河两岸东西两山的崖壁上。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躯,题记碑碣2700多块,佛塔40余座。多数石窟与帝王祈求冥福有关。如宾阳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而营造。《魏书·释老志》载:“景明初,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云冈石窟),於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永平中,“中尹刘腾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从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已前,用功八十万二千三百六十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北朝窟主要佛像是释迦牟尼、弥勒佛,还有释迦、多宝并坐像、三世佛、七佛等及侍者群。隋唐时,主像大都是阿弥陀佛、弥勒佛,也有卢舍那佛、药师佛等,反映唐代净土宗的兴起和石窟造像艺术世俗化趋向。石窟造像及碑碣石铭,是研究拓跋鲜卑等历史、中国古代书体演变、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解放后设立龙门保管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卫安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大德九年(1305),宪宗蒙哥第三子玉龙答失子完泽受封。

  • 乌林答石显

    辽末女真乌林答部首领。孩懒水(今牡丹汇支流海浪河)人。女真族。乌林答氏。金昭祖以条教约束诸部,拒不听命。及昭祖死,与完颜部窝忽窝攻夺灵柩以示强。景祖乌古迺为诸部长时,仍拒不服,攻之不克。遂以其阻绝海东

  • 卜赤

    1504—1547明代蒙古可汗。又称博迪阿拉克(钵帝阿拉克)库登汗,亦克汗、或译作保只、不地、孛只等,明人亦称为小王子。孛儿只斤氏。※达延汗长孙,※图鲁博罗特长子。正德十二年(1517),达延汗去世,

  • 阿旺罗布藏吉克美甲木磋

    1820—1857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八世。藏族。出生于察木多热达地方。道光四年(1824),经金瓶掣签确为第穆活佛转世,坐床后,随前藏堪布呈进例贡。二十四年(1844),同驻藏大臣琦善逐款审查被班禅

  • 桑松郭母

    藏语音译,意为“三两银元”。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1913年梅吉、罗堆、多带3造币厂统一合并为扎什造币厂。1933年由该厂铸造。正面中央铸一雄狮,背面为面值、发行年代。正反面共有7个吉祥结图案,较以

  • 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

    书名。白寿彝编著。收录国内著名学者有关回族及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著述14篇。第15篇为史料辑录。是一部有关中国伊斯兰教传入、回族来源及其历史发展的论文集,集解放前回族及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成果之精华。有1

  • 吐鲁番

    见“土鲁番”(68页)。

  • 速檀马合木汗

    ?—1635或1636※叶尔羌汗国第八代汗。※阿黑麻汗之孙、帖木儿速檀之子。1632或1633年~1635或1636年在位。※阿不都·拉提甫汗统治时,任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总督,因凯觎其兄※速檀阿黑

  • 逐水

    古河流名。又作豚水。位于古夜郎国境内。《水经·温水注》曰:“郁水,即夜郎豚水也”。又云:“豚水东北流,经谈藁县,东经牂柯郡县兰且,谓之牂柯水”。汉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发夜郎兵伐南越,下牂柯江,同

  • 达拉那达

    见“迈达哩胡土克图”(7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