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盟事变

伊盟事变

国民党军队镇压内蒙古伊克昭盟蒙古族人民激起的事变。又称“三二六”事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任命陈长捷为伊盟守备军总司令,并率部队进入伊盟,实行“党政军一元化”政策和“反共灭蒙”的方针,镇压抗日群众和进步人士,强垦土地,抡掠牲畜,杀害乌审旗西协理奇国贤。1943年2月21日,札萨克旗保安队官兵杀死蒙古民族的败类国民党驻伊盟党务特派员白音仓。陈长捷不顾多方劝阻,对札萨克王府实行镇压。3月26日札萨克旗保安队和群众近千人举行武装起义,包围国民党驻札萨克的“伊盟保安长官公署”、“绥远蒙政会”,捣毁“绥远蒙旗党务特派员办事处”,扣捕国民党军政人员。乌审旗保安队部分官兵及群众2千余人亦起义,与之联合。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军队对起义官兵和群众进行血腥镇压,起义军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强烈谴责国民党军队屠杀蒙古人民的罪行,主张和平解决。经过谈判,国民党政府被迫接受起义军民的六点要求,答应撤消陈长捷职务,暂缓开垦和征派粮畜,撤退札萨克驻军。起义军民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猜你喜欢

  • 捕鱼儿海子

    湖名。又称“捕鱼儿纳浯儿”。“纳浯儿”蒙古语意为“湖”。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贝尔湖。《一统志》作“布雨尔湖”,《水道提纲》作“布伊尔湖”。有哈拉哈河汇入,乌尔逊河流出,面积约600余平方公里。环湖水草

  • 闽越王无诸之孙。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郢乘南越王赵陀死,发兵攻南越,武帝受南越王赵胡求救,出兵往讨,郢被其弟余善及族人所杀。因其恪守与汉约,独不与郢谋乱,被汉武帝遣使立为粤繇王,奉闽越祭祀。

  • 夜落隔通顺

    ?—1028宋代甘州回鹘河汗。一作伊噜格勒栋硕尔。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即位。同年五月,遣使阿葛之等贡方物。6月,被宋册封为归忠保顺可汗王。与宋关系密切,贡奉不断,被宋称为“外甥可汗王”。四年(

  • 纂要

    又译《要集》。用汉语注释西夏词的西夏文分类词书。编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0×12.5厘米。残存5面,面5行。为“器具五品”、“乐器六品”、“花名七品”。每行西夏词以大字书写,下有四个西夏文小字

  • 罗卜藏图巴坦旺舒克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四世”(1861页)。

  • 长脚

    明弘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乜富架”(45页)。

  • 迈买的明

    约1815—1869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称卡塔条勒、卡提条列。“卡塔”意为“大”。“条勒”或“条列”意谓“首领”。也称伊山汗和卓。玉素普和卓长子。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伙同克齐克罕、塔

  • 和硕特西右翼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阿喇布坦拒从罗卜藏丹津叛,率众归清。三年(1725),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

  • 清佳砮

    见“清佳努”(2109页)。

  • 匈奴宫制

    古代匈奴职官制度。匈奴国家的最高首领是单于,称“撑犁孤涂单于”,意谓“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单于于匈奴中部建立“单于庭”,管辖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直北方向广大地区,并掌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