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王朝与西域诸国经济交流的贸易通路。简称丝路。据史籍载,远在张骞通西域前,中国内地丝绸,即循此通道远销国外。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骞自西域返归后,横贯亚洲的丝绸贸易通道自是进一步发展。不仅仅通西域使者“相望于道”,波斯、印度、阿拉伯以及东罗马帝国东来中国的使者和商人,亦络绎不绝。匈奴败走后,汉政府为保障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先后于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及西域使者校尉、西域都护,以保护此路的畅通。自是,经魏、晋、隋、唐、宋、元、明各朝,其间虽曾因战争、时局变迁而有所间断,但直至明代海上航运繁荣之前,仍一直是联结中西的陆上纽带。初分南、北二道:南道自阳关出发,沿昆仑山北麓,经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精绝(今民丰县北)、扜弥(今于田东)、于阗(今和田南)、莎车等地,越帕米尔高原,抵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中部)、安息(今伊朗境内);北道出玉门关,经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西)、焉耆(今焉耆西南)、乌垒(今轮台东境)、龟兹(今库车)、姑墨(今温宿)、疏勒(今喀什),越葱岭,直至地中海东岸地区。隋唐时(一说东汉),又出现一条沿天山北路行走的新北道:自敦煌出玉门关,经伊吾(今哈密西)、蒲类海(今巴里坤湖)、车师后王庭(准噶尔盆地东南),渡伊犁河、楚河、过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附近),抵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北道出现后,原有老北道称中路。通过上述道路,古代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互相联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国的绸缎、漆器、造纸及印刷术、火药、指南车、冶铁技术、水利灌溉技术、养蚕织绢技术等逐渐西传,天文学、医药学、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等也相继为各国融化吸收。而波斯、印度、阿拉伯以及东罗马各国的宗教、音乐、舞蹈、各种手工业制品、植物新品种也不断输入中国,予中国封建经济、文化以巨大影响。唐代为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盛世,至今在河西走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仍有许多记录当年往来盛况的文化古迹。如敦煌石窟、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县库木吐拉千佛洞等,都是这些胜迹中举世瞩目的灿烂明珠。除以上三条道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猜你喜欢

  • 乌古孙兀屯

    ?—1213金朝将领。女真族。乌古孙氏。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人。世宗大定(1161—1189)末。袭猛安职。章宗明昌七年(1196),以本部兵充万户,备边有功,授归德军节度副使,改盘安军,迁同知速频

  • 段奈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称波儿哈都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第六子。驻牧于张家口以北马肺山一带,距明塞200余里。隆庆五年(1571),明蒙通和,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山西新平市口与

  • 明应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素英年号。1005—?。

  • 十三条质疑

    内蒙古伊克昭盟七旗王公反对外蒙古“独立”的檄文。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遭到蒙古族各阶层的普遍反对。伊盟盟长阿拉宾巴雅尔、副盟长阿拉坦呼雅克图,拒绝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伪政府

  • 耶律隆祐

    ?—1012辽皇子。名又记作隆裕。小字高七,一字胡都堇。契丹族。为辽景宗※耶律贤第三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二弟。史载其“性沉毅,美姿容”,“少时慕道,见道士则喜”(《契丹国志》卷14)。乾亨(979—9

  • 星槎胜览

    书名。明费信撰。信,字公晓,吴郡昆山(今江苏吴县,属苏州市)人。回族。永乐、宣德间(1403—1435),随郑和4次下西洋,为通事。20余年,历览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等20国人物风情,翻检中

  • 谔巴卓哩克图

    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汉文史籍译作著力兔。孛儿只斤氏。※吉囊孙,※狼台吉(拜桑固尔)子。隆庆五年(1571),俺答汗与明朝议和时,受明封为指挥佥事。部众2500余人,与其兄※宾兔驻牧于松山(今甘

  • 番耆

    清代对高山族“番社”中孚有声望的老者称谓。不属村社头人,但重要社务如通事、土目的禀举或请斥革,村社公有土地的给垦或典押等,常由他们签名认许,社内争执,通事、土目也常会同他们予以调处。

  • 忙忽惕

    即“忙兀”,为复数。见“忙兀”(880页)。

  • 河南地

    地名。指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蒙恬将兵30万击北匈奴,悉取河南地,筑城镇戍。蒙恬死后,复为匈奴所据。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卫青击败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再取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