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金口河

金口河

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为解决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漕运水源问题,于卢沟河(今永定河)东金口(今石景山北2公里麻峪村附近)引水循曹魏车箱渠旧迹,至中都城北入濠,东通闸河至通州北入潞水(今白河)。渠成后,因地势高峻,水流湍急,河泥浑浊,不能胜舟而罢。蒙古至元初曾用以运输西山木石,供大都(今北京城)修筑宫城。后因浑河(今永定河)水势浩大,恐危及大都,将金口堵闭。元至正二年(1342)重开金口河,自金口至通州南高丽庄合潞水,一百二十余里,以备大都漕运。然亦因流湍势急,沙泥壅塞,船不可行,卒无功。今石景山以东、八宝山以北有旱河一道,当地称金钩河,即金代金口河遗迹;北京城东南角经十里河至通州区以南大高丽庄亦有旱河一道,当地称萧太后河,即元末新开金口河遗迹。

猜你喜欢

  • 贾涉

    ?—1223南宋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字济川。贾似道父。初任高邮尉,累迁知盱眙军,节制淮东忠义人兵,李全等一时皆为所用,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擢制置副使兼京东、河北节制。蕲州(今湖北蕲春北)为金人

  • 圣武亲征录校注

    书名。近人王国维撰。一卷。《圣武亲征录》原有张穆、何秋涛校本。张穆校本未行世。何秋涛校本由其子幼愿刊于莲池书院,后有桐庐袁氏再刊本。张、何所据本均从钱大昕藏本,脱误甚多。王氏据傅增湘、陶湘所藏明抄《说

  • 太子三校

    官名合称。南朝宋以称太子屯骑校尉、太子步兵校尉、太子翊军校尉。齐、梁、陈沿置。北魏亦置。北齐则改为太子旅骑、屯卫、典军校尉的合称。

  • 普安智全营缮司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以太玉山普安寺、大智全寺两规运提点所合为一所。三年,改为营缮司,隶隆禧总管府下,秩正五品,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

  • 六贵

    南朝齐东昏侯初立时,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轮值内省,分日画敕,世谓“六贵”。

  • 续益部耆旧传

    书名。晋常宽撰。二卷。续陈寿《益部耆旧传》而作,记梁州、益州历史人物的事迹。久佚。

  • 教阅房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后枢密院置。掌军兵校习,封桩阙额请给,催督驿递及湖南路边防之事。与其他各房由副承旨总领,设令史、书令史佐理其事。

  • 履癸

    即“桀”。

  • 汪兀都刺台吉

    又译翁衮都喇尔等。明代蒙古汗卜赤第三子,打来孙之弟。乌珠穆沁部之祖。

  • 周绍

    绍一作祒。战国时赵国人。以孝闻。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01)使他为王子傅,他陈言为傅之道有六:知虑不躁达于变,身行宽惠达于礼,威严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恭于教而不快,和于下而不危。武灵王遂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