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济堰
古堰名。又名通济堰。在唐剑南道眉州彭山(今属四川)西北。有大堰一、小堰十,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流一百二十里,至眉州西南入江,溉田一千六百顷。开元二十八年(740),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开。五代时,眉州刺史张琳重修。
古堰名。又名通济堰。在唐剑南道眉州彭山(今属四川)西北。有大堰一、小堰十,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流一百二十里,至眉州西南入江,溉田一千六百顷。开元二十八年(740),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开。五代时,眉州刺史张琳重修。
官署名。清宣统元年(1909)度支部奏准各省设立。专管清理各该省财政事宜,由度支部会同各省督抚督饬办理。掌稽核全省出入确数、改良收支方法及调查该省财政一切沿革利弊之权。设总办一人,度支部奏派正副监理官
978—1057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世昌。大中祥符进士。出仕州郡,断狱明决,屡雪冤案。入为三司户部副使。河北乏军费,为都转运使,措置有方。历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治事明敏,
官名。渤海国右六司智部长官,员一人,居司政下。
官署名。清末典礼院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设。掌亲行礼节、斋戒、阅祝版、赞引读祝各事,典守坛庙并兼理神乐署、和声署各乐舞事。置署长一人,佥事、录事并读祝官、赞礼郎等。
官名合称。北齐置,为太子内直备身都将、别将、统军、军主、幢主的合称。分属太子左、右卫坊,由太子内直备身正、副都督统领,侍卫东宫。从七品。
黄河重要渡口。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即此。一名南津,又名石济津。《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东燕县故城(今延津县东北)北,河水于是有棘津之名,亦
西晋末置。因“处沌水之阳”(《水经·沔水注》),故名。治今湖北武汉市汉阳西。为江夏郡治。后改属江夏郡。南朝陈废。西晋建兴元年(313),杜弢别将王真袭沌阳;东晋太兴二年(319),梁州刺史周访攻杜曾,
官名合称。南北朝时,秘书郎和著作郎合称为“秘著”。
①宋代下等役人之一。隶属税务。掌在监当官与专知指挥下稽察来往商旅,拘拦搜检漏税物资等。一般差第五等户充,或招募。为了巡税缉私,往往要以武力警戒。到南宋发展到各持弓箭枪刀之类。检查时手持长铁锥,锥插过往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设置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纳里速古鲁孙是藏文Mna-risbskorgsum的音译,意为纳里三围。辖境相当今西藏阿里地区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