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汉学师承记

汉学师承记

书名。原名《国朝汉学师承记》。清江藩著。八卷。记述清初迄嘉庆间汉学家生平、著述、师承及学术思想。对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亦指责黄宗羲、顾炎武对汉学、宋学“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卷八),并置二人于卷末;认为魏晋至元明,学术如“长夜悠悠,视天梦梦”,入清以来,“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卷一)。书后附录其《国朝经师经义目录》,自称:“不宗汉学,皆非笃信之士也”,表现了作者“惟汉是信”之见。所列人物,多为乾嘉学派著名学者,不收常州学派庄存与、刘逢禄等人。初刻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收入道光九年(1829)《江氏丛书》刊本。

猜你喜欢

  • 王都中

    1278—1341元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字元俞,号本斋。王积翁子。十七岁时,世祖特授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武宗时任江淮泉货监,后为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巡视三十四盐场,使役平课足。元统初两淮盐法久坏,

  • 六科掌印给事中

    官名。明洪武六年(1373)置六科给事中,每科二人,并铸各科给事中印,推各科年长者掌管,遂有此称。二十四年,设六科都给事中,遂罢。清康熙五年(1666)复置,每科满、汉员各一人,掌科务。参见“六科”。

  • 兖州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升兖州置。治滋阳县(今兖州市),辖境西北至今阳谷、东阿、平阴等县,东南至今枣庄、郯城、临沭等市、县,西南至今菏泽、单县、曹县等市、县。清雍正二年(1724)辖境缩小,只有西北至

  • 圆审

    明清司法制度。又称九卿会审。遇大案、要案及难决之案,三法司会审仍不决,便会同吏、户、礼、兵、工五部长官,通政使司通政使共同审理。

  • 冯铨

    1595—1672明末清初顺天涿州(今属河北)人,字振鹭。明万历进士。授检讨。曾谄事魏忠贤,参与陷害杨涟、熊廷弼等,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充《三朝要典》总裁。崇祯初以阉党论杖徒,赎为民。顺治元

  • 归安镇

    在今陕西安康市北。五代时属蜀金州界。《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五年(958)谋伐后蜀,以右赞善大夫李玉为判官。玉欲袭取归安,永兴节度使王彦超“以为归安道阻隘难取”,后玉果为蜀所败。

  • 大鸿

    即“鬼臾区”。

  • 亭公主

    东汉诸侯王女封号。《后汉书·皇后纪》:“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李贤注:“乡、亭侯视中二千石。”其封不传袭。

  • 贵洲

    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当南北交通冲要。南朝宋元嘉中曾在此设防以备北魏。《隋书·郭衍传》:开皇十年(590),“(衍)领精锐万人先屯京口(今镇江市)。于贵洲南与贼战,败之”,即此。

  • 朱批谕旨

    朱(硃)①见“朱谕(3)”。②书名。清世宗撰辑。三百六十卷。雍正十年(1732)成。世宗阅览臣工奏折,每有批语,数十字或数百字不等,批过的奏折遂为朱批奏折。世宗拣选各类官员二百二十三人约七千件朱批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