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行
明清时期,府、州、县署中承办某项案件的书吏。
明清时期,府、州、县署中承办某项案件的书吏。
一作公仲侈。战国时韩宣惠王相。韩宣惠王十六年(前317),秦败魏、赵与韩联军于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他以为与国不可恃,主张赂秦一名都,与秦媾和。韩欲遣他为使入秦修好。楚闻之,制造救韩声势,韩王悦,止
?—1232金隆安(今吉林农安)人。女真族。以武举登第。贞祐三年(1215),同知太原府事。奏请招集义军,设置各级长校,以壮军势。四年,知延安府事,率兵援忻州,护其民入太原。兴定元年(1217),行元
古族名。春秋时活动于今陕西陇县以西的四个戎人部落。狄戎在今甘肃临洮,䝠戎在今甘肃陇西东南,邽戎在今甘肃天水,冀戎在今甘肃甘谷东。秦武公十年(前688),秦伐邽、冀之戎,灭之,置邽、冀两县
见“白龙堆”。
又作也可那演、也可那延。蒙古语,意为大官人,即官员之长。元太祖幼子拖雷曾有此称号(参见“太上皇也可那颜”)。耶律秃花随木华黎攻山东、河北有功,也加此号。
即“火儿赤”。
元代散曲的一种体裁,依一个曲牌单独填曲。市民唱曲,原称“街市小令”,也叫“叶儿”。文人模拟创作,成为元代的新式诗体。字、句、声、韵都有规定的格律,不分段,可加衬字,与“词”体的小令不同。
见“国人”。
北宋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置。治潼川府。辖境约当今四川嘉陵江下游,涪江中、下游,沱江中、下游和筠连县以北、合江县以西地区。蒙古废。
地名。在今黑龙江肇源县。《辽史·天祚皇帝纪一》:天庆四年(1114),萧嗣先“引军出屯出河店,两军对垒,女直军潜渡混同江,掩击辽众。萧嗣先军溃”,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