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休之
晋宗室。字季预(一作季豫)。敬王司马恬子。隆安二年(398),以平王恭、庾楷功,拜龙骧将军、襄城太守,镇历阳(今安徽和县)。元兴元年(402),桓玄攻历阳,携子侄弃城奔南燕。玄败,南归。为荆州刺史,镇江陵(今湖北荆州)。义熙元年(405),桓振来袭,败奔襄阳(今属湖北),以失戍免官。八年,复督六州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与刘裕构恶,十一年起兵,为裕所败,降后秦,为镇南将军、扬州刺史。十三年,裕平后秦,遂奔北魏,卒于道。
晋宗室。字季预(一作季豫)。敬王司马恬子。隆安二年(398),以平王恭、庾楷功,拜龙骧将军、襄城太守,镇历阳(今安徽和县)。元兴元年(402),桓玄攻历阳,携子侄弃城奔南燕。玄败,南归。为荆州刺史,镇江陵(今湖北荆州)。义熙元年(405),桓振来袭,败奔襄阳(今属湖北),以失戍免官。八年,复督六州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与刘裕构恶,十一年起兵,为裕所败,降后秦,为镇南将军、扬州刺史。十三年,裕平后秦,遂奔北魏,卒于道。
书名。唐李白撰。白曾供奉翰林,故以名集。唐时有三种编本,今皆不传。北宋时,乐史重辑增校二十卷本,首题《李翰林集》,收诗凡七百七十六首。后宋敏求又辑补赋表序碑颂铭赞文六十五篇,合为三十卷。元丰三年(10
亦作失韦。古族名。一说是鲜卑的同名异译。源出东胡。为北魏至唐、辽时居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及其周围地区原始部落的统称。南北朝时分为五部。隋唐时分为三十余部,在突厥文碑铭中称“三十姓鞑靼”,其中之一部蒙兀室
919—1001北宋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祖籍渤海,俗姓高。在杭州祥符寺出家。吴越王钱俶授以两浙僧统。太平兴国三年(978)到开封,太宗赐号“通慧大师”,委其掌管洛京宗教诸事,官至左街僧录。精于南山
官署名。清代理藩院所属办事机构。掌理满文档案。设堂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三人掌其事。
①佛教重要遗迹。就山崖开凿而成,简称石窟。起源于印度,有两种:一种较大,左右及后壁上多开凿小龛,称为毗诃罗或精舍,精舍即寺庙之意;一种较小,中心近后壁上留崖柱琢成塔形,称为支提或制底,即塔庙之意。中国
即“拟差”。
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1898.8.29)直隶海关道等与日本驻天津领事在天津签订。共十四款,附有“另立文凭”二款。主要内容为:允日本在天津设立专管租界,划定界址;界内房屋照付时价,公平收买;另付住
蒙古杜格拉特部首领。受察合台汗封,获得天山以南地,名为曼噶赖·苏雅,意为“向阳区”。
官署名。北魏置,中书省办公处所之一,设于宫禁之外,故有此称。尚书、门下省官员常在此议事。北宋元丰改制复置,设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司谏、右正言、中书舍人、起居舍人等,分上、下、制诰、谏官、记注五案
天文机构名。全称回回历科。为明代钦天监中四科之一。起源于元代的回回司天台。洪武元年(1368),仿元制,在南京设立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三年将司天监改称钦天监,下设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回回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