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传道
官名。明朝于各省设置。为各省按察使佐官按察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掌本省驿递之事。浙江、山西、陕西、福建、广西、贵州以清军道兼,河南、江西、四川以屯田道兼。
专职道员名。明清时设置,明代按察司多以副使或佥事一人管理驿传事务,称为驿传道,唯江西、河南、四川以屯田道兼之。清代的驿传事务多由他道兼理,以分巡道兼理者,如河南的河陕汝道,兼水利、驿传,湖南的岳常澧道,兼驿传、商埠、关务。以兵备道兼理者,如新疆镇迪道。
官名。明朝于各省设置。为各省按察使佐官按察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掌本省驿递之事。浙江、山西、陕西、福建、广西、贵州以清军道兼,河南、江西、四川以屯田道兼。
专职道员名。明清时设置,明代按察司多以副使或佥事一人管理驿传事务,称为驿传道,唯江西、河南、四川以屯田道兼之。清代的驿传事务多由他道兼理,以分巡道兼理者,如河南的河陕汝道,兼水利、驿传,湖南的岳常澧道,兼驿传、商埠、关务。以兵备道兼理者,如新疆镇迪道。
满语官名。原称“牛录额真”,后金天聪八年 (1634) 改是称。顺治十七年 (1660),定汉名为“佐领”。参见“牛录额真”。武官名。清置,见“牛录额真”。
官名。三国吴置,孙休永定元年(258)以长水校尉张布为之,权势很大。前燕时阳鹜曾任此职,地位亦重,仅在辅国、辅弼将军之下。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十八班,拟武臣将军
官名。清朝圆明园护军营之职官。掌章奏文移事务。额设二人,正三品。由总统大臣于现任总管内拣选引见充补。
宋朝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别称。
见“福元营缮司”。
官署名。秩正三品,设于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掌怯怜口二万九千户,田一万五千顷,纳赋税以供内府。成宗大德十年(1306),隶詹事院。武宗至大三年(1310)改隶徽政院。仁宗延祐三年(1316),改
官名。南朝梁置。为四绥将军之一,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拟四平将军; 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四平将军。
官名。大理寺次官。北齐始置,员一人,四品。隋朝沿置,正四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607)以后加一员,改从三品,寻废。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复置一员,中宗神龙元年(705)加一员,从四品上;高宗龙朔二年
官名。隋炀帝时置,为左右备身府的主官,见“左右备身府”。
官名。骏马厩为西汉太仆所属养马诸厩之一,专养良马。置令,秩六百石,有丞。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