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勋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录勋司。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顺治十八年 (1661) 设。乾隆二十二年(1757) 改称典属司。
官署名。简称录勋司。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顺治十八年 (1661) 设。乾隆二十二年(1757) 改称典属司。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田仆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大驭中大夫属官,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田仆”。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田仆上士十二人,掌理驾驭王的田路,用以田猎与巡行
枢密副使简称。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京朝官兼任,职掌同史馆检讨。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参见“史馆检讨”。官名。掌修国史,以京朝官充任。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月,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并驱逐溥仪出故宫。北京政变以后,冯玉祥
官名。唐朝门下省符宝郎属官,置二员,流外四品,掌印玺。流外官名。唐代符宝郎所属,员额二人,秩流外四品,专掌皇帝宝玺。
副职。《仪礼·聘礼》: “使次介假道。”《说苑·臣求》: “公孙支以次卿以佐之也。”
官名。三国魏置,官九品。
即副将,相对主将而言,常与裨将连称之为“偏裨”。偏将即偏师之将。偏师为全军的一部分,以别于主力。《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后汉书·光武帝纪》:“时王郎大将
清朝铨选制度术语。清制,官员抽签分发到某一地方候补,均限期报到。由吏部视路程远近,发一文书,写明到达期限,称凭限。持此,到所在地报到缴纳,称缴凭。
官名,汉置,也简称郡文学,为郡的佐吏,掌郡置学校,教授诸生等,俸百石,没有固定人数。位在诸曹掾史前。掾为正,位在史前。《后汉书·杨厚传》:“门人为立庙,郡文学掾史春秋飨射常祠之。”学官名。汉武帝时令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