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罚库使
官名。详“赃罚库”条。
官名。详“赃罚库”条。
官署名。唐设匦院,宋太宗雍熙元年改为检院,真宗景德四年立登闻检院,隶属谏议大夫,掌受文武百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宋史·职官一·登闻检院》:“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
官场用语。清制,凡公文由两人以上联合署名者称“会衔”。
宋朝军职名。隶属都一级统兵官,由都头、副都头或军使、副兵马使管辖,位十将下、承局上。低级军职名。宋代马步军“都”一级编制中有将虞候一职,在马军由军使、副兵马使管辖,在步军由都头、副都头管辖,地位在十将
官署名。即“宾客清吏司”。
官名,即铃下的别称。因其掌铃下威仪,故称。参看“铃下”条。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前锋侍卫”。
官名。明朝时因倭寇入侵,乃专设备倭一职于沿海要害处,以进行防御。
官名统称。即宋朝内侍省左班副都知与内侍省右班副都知。
官名。参见“左宗人”。
官名。唐末、五代节度使不在本镇则置,代行节度使之职。宋初沿置,多不赴本任,用为三品武臣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为正四品。徽宗政和七年 (1117),改名承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