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观察使

观察使

官名。又称观察处置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停诸道采访处置使、黜陟使而置,掌监察所部官吏善恶,张举朝廷大纲。唐朝中期未设节度使之江南、岭南诸道则置为最高长官,总其军政、民政,下设副使、支使及掌书记、判官、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奏官各一人; 唐朝后期则多由节度使兼领,又有判官、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宋朝诸州沿置,有实任与遥领之别; 后多用为武臣及宗室寄禄官,无定员、无职掌,不驻本州,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为四品,后为正五品,位承宣使下、防御使上。西夏置,初为武官转迁职衔,后掌兵为实职。辽朝不设节度使之州置为观察使司长官,掌本州行政之事,有副使、判官。金朝诸节镇以节度使兼知,掌同府尹兼军州事,有同知管内观察使,以同知节度使兼; 专有观察判官一人,掌纪纲观察众务,分判吏、户、礼案事,通检推排簿籍。明洪武(1368—1398)初尝设十人,旋革。


官名。唐设此官,掌管一道(地区)的民政和军事;其官属有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等。唐初派朝官分赴各道访察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或名巡察使,或名按察使,或名采访使等,后定名观察处置使,简称观察使(乾元元年改),掌考察州县官吏政绩,后兼理民事、军事,并兼刺史。设于不设节度使的地区。有节度使的,节度使兼观察使。宋为虚衔,元废。民国设,后改为道尹。见《新唐书·百官四下》,《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简释》。

猜你喜欢

  • 司卫卿

    官名。即卫尉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卫尉卿。

  • 太子右司御率府副率

    官名。即太子右司御副率。

  • 湘军粮台

    清代湘军中管理饷械等事务机构。设总理事务一人,由主帅委派,总领台务。其下分立文案、内银钱、外银钱、军械、火器、侦探、发审、采编八所,分派委理各若干人。办理各所事务。

  • 司法部

    官署名。民国置,为中央行政官署之一;掌理司法审判、司法行政、官吏惩戒、行政审判、监狱及保护等事。设总长一人,综理部务;次长一人,辅佐总长处理事务。所属有总务厅,及刑事,民事、监狱三司。国民政府成立后,

  • 同三品

    “同中书门下三品”省称。

  • 给事北院知圣旨事

    即“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

  • 参知枢密院事

    职衔名。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置,命司徒平章事范质、礼部尚书平章事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

  • 职岁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财政支出。《周礼·天官》: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凡官府都鄙群吏之出财

  • 右武卫上将军

    官名。唐德宗贞元二年 (786)置为右武卫长官,一员,从二品,位大将军上,掌宫禁宿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命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神宗元丰 (1

  • 兽医学生

    杂任职名。唐置,见“兽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