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年老辞官。《左传·隐公三年》: “桓公立,乃老。” ②上公,元老大臣别称。《礼记·王制》: “属于天子之老二人。”郑玄注: “老,谓上公。”③官名。战国秦置。即乡官伍老。《睡虎地秦墓竹简 ·傅律》:“典,老弗告,赀各一甲。”


1、公卿自称天子之老;五伯对下属诸侯称天子之老;诸侯的使臣出使于诸侯国,自称寡君之老。《左传·昭公十三年·晋人将寻盟》:“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孔颖达疏:“是卿士称老也。”又云:“《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自称于诸侯曰天子之老。”“诸侯使人于诸侯,使者曰寡君之老。”见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三年·晋人将寻盟》。

2、国三老的省称。《后汉书·礼仪志上》:“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注:“卢植《礼记》注曰:选三公老者为三老,卿大夫之老者为五更。”

猜你喜欢

  • 军官

    官名。将校的通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騪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主管诸官者称都,有卒徒武事者称尉。近代泛指武官为军官。

  • 怀泽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为地位最低的一班,大通三年(529) 定制后,仍为最低的一班。

  • 太子小宫尹上士、中士

    官名。北周置,见“太子宫尹下大夫”。

  • 内作使绫匠

    杂任职名。唐于少府监置八十三人,为内作使属下的织绫匠。

  • 师保

    “师”、“保”合称。负责辅导和协助君王和太子。传说虞、夏始置,商、周沿置。《礼记·文王世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 虞、夏、商、周有师

  • 额外郎中

    官名。清代六部司官,在额定郎中、员外郎、主事之外又设额外郎中、额外员外郎、额外主事,职掌与额定诸职相同。参见“郎中”、“员外郎”、“主事”。

  • 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隶国民政府。依照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七月三日修正公布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章程》规定,其职掌为护卫已故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陵墓,管理陵园,办理陵墓、陵园工程,办理

  • 督理军务善后事宜

    省的军政长官。北洋政府设置,见“省将军”。

  • 章绶

    即印章与绶带的合称。

  • 区保安司令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其职掌为指挥监督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内各县、市的“保安”团队,水陆公安、警察等武装组织和军务事项。常由行政督察专员兼任,司令部与专员公署合署办公,置副司令一人,参谋一至二人,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