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秀才

秀才

本意指优秀人才。汉武帝始定为选举科目。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三国魏州举秀才,郡举孝廉。晋朝沿之。东晋时以学校陵迟,秀才、孝廉一度不策试。通常扬州岁举二人,诸州举一人,或三岁一人,随州大小,并对策问。南北朝略同。时秀才之选最为重要,多以此出任要职; 因由州郡国中正把持选举,故所举多世家豪族。隋、唐沿用,为举士科目。唐朝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粗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上上第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上下第从八品上,中上第从八品下。高宗永徽二年 (651)罢。宋朝凡读书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朝亦为荐举之一种。洪武十五年(1382),举秀才有数千人之多。被举者多受重用,每任命为地方或中央大吏。在荐举科目中最为显要。亦作为科目中生员之俗称。清朝亦然。


秀才本义是才能优异。汉朝作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皇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后世多沿置,唐初尚有秀才科,后渐渐变为一般儒生的通称,宋朝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初曾举秀才几十名任知府。后来专指府州县在校生员。

猜你喜欢

  • 医助教

    医学学官名。见“医博士”。

  • 司藏署令丞

    官名。北齐始于太子家令寺置司藏署,有令及丞,又别领仗库、典作二局。隋唐沿置,唐制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库藏财货、出纳、营缮之事。

  • 仪制司员外郎

    官名。即“仪制清吏司员外郎”。

  • 监候

    官名。隋初于太史曹置,四人,从九品下。掌观察天文。炀帝大业三年(607)增至十人。唐沿置。高祖武德七年(624)废。肃宗乾元元年(758)为五官监候,定制三人,正八品下。宋置官而未除授。明朝钦天监置,

  • 典军下史

    流外官名。唐置,为亲王府典军的属吏,秩流外七品,员额不详。

  • 安前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为八安将军之一,只授予在朝中任职的官员。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为重号将军; 大通三年(529)改定官制后,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一班。陈沿置,拟三品,比秩

  • 夏扈氏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谓是九农正之一。蔡邕《独断》说:“夏扈氏农正,趣民芸除。”为附会之说。参见“少皞”。

  • 满票签处

    官署名。清朝内阁所属办事机构。掌拟、缮满文票签,发递“本报”,知照有关衙门抄录明发谕旨,登录“上谕簿”等事。设满侍读三人,满中书二十人,蒙古中书二人,满贴写中书八人,供事四人。此外,还有委署侍读,无定

  • 勒令致仕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明史》卷二一零记明嘉靖时, 吴廷举以右都御史改南京工部尚书,肯辞, “且引白居易、张詠诗, 语多诙谐, 中复用‘呜呼’字。帝怒, 以廷举怨望, 无人臣礼,勒致仕。”清制则对年老有疾

  • 符券吏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