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正印官

正印官

明清对地方各级长官之统称。如布政使、知府、知县等。以其主管一级政府之政务,有僚属,且所用印为正方形,故名。简称“正印”。


明清制度,正规职官用的印为正方形的,称正印,因此,称正规官员为正印官;临时委派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印,称“关防”。

猜你喜欢

  • 兵匠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工部置,掌修造器甲工匠之事。南宋因之。

  • 群牧判官

    官名。北宋群牧司属官,以京朝官充任。参见“群牧司”。

  • 指典袍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指挥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袍”。

  • 祝融

    官名。即火正。因祝融是第一个被尊奉为火正的人,故火正亦称为祝融。后来祝融还被尊奉为火神。参见“火正”。

  • 都部署院

    官署名。辽代北面宫官中,有诸行宫都部署院,总管契丹、汉人诸行宫之事;其官有诸行宫都部署、知行宫诸部署司事、诸行宫副部署、诸行宫判官。见《辽史·百官志一·北面宫官》。

  • 点检文字

    官名。宋朝国史院属官,掌文字校对之事。

  • 镇守盛京等处将军

    见“盛京将军”。

  • 外臣

    ①春秋战国列国大夫、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仪礼·士相见礼》: “凡自称于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 “以赐君之外臣首。”② 汉朝对有朝请贡纳关系的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汉书

  • 总统所

    官署名。元朝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世祖时设于路以上(亦有设总摄司者),统辖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掌理僧尼词讼。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总统,下设书吏、公使人等。武宗至大四年

  • 比曹史

    官名,汉置,为郡守属员,掌佐比曹掾核实财物户口等事。参看“比曹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