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朝内杂职官

朝内杂职官

官类名。太平天国设置,指朝内正职官以外的各种朝内官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天王府与各朝内正职官府内的属官,其中事务性的属官,称为各种典官,在天王府供职的专称朝内典官;另一类为天朝典官,掌理整个政府事务,其官署称为衙。其实,朝内正职官中如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等除统军出外作战者外,在朝内时也是办理一般事务的,而杂职官中如东王府的六部尚书,却是总理政务的,所以事实上并无正职杂职可分。杂职官在前期最高官阶为职同指挥,后期杂职官中,天朝总典印以天福爵充任,比以前已提高数级。朝内杂职官亦各有属官,《贼情汇纂》卷三《伪官表后补遣·伪同职官所属伪官名目》中有如下概括说明:“凡伪王、侯、丞相、检点、指挥有六部尚书、六部书、六部掌书诸名色,其六部尚书所属,又各署六部掌书;六部书、六部掌书又各有掌书、书理。惟伪东殿各尚书之掌书颁给印信,其余掌书。书理,六曹执事若吏胥而已”; “凡一切同职官均有书理,但概称书使,视长官同何职,属官亦同属何职,如军中各典官职同监军,其书使亦同监军书理所同之职”; “凡一切伪同职官均有尉、伺,但概改为差,如东殿尚书、东殿承宣职同检点,其尉、伺则称东殿吏部一尚书检差、东殿左一承宣检差之类。递而下之则有指差至旅差诸名色”; “伪同职官历、传、各典官——历、传、各典官至指挥以下(按:应为将军以下,因为不包括指挥),则无有同职官,亦惟职同检点、指挥者有之,如东殿一尚书检历、北殿右二承宣指传之类”; “以上同职官所属伪官人数,亦视正职官置几人亦置几人。”如果上述记载可信,则这一级属官总数当极为庞大。

猜你喜欢

  • 治头大祭酒

    东汉末张鲁五斗米道政权官名。《三国志·张鲁传》:“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官名,东汉末年张鲁置,为五斗米教的行政官员。《三

  • 步兵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步队、陆军警察队、军乐队一切事宜,以及军士以下人员之补充,常备、续备、后备官兵之册籍,并管理步队专科学堂、各镇操场、靶场事。置科长、

  • 黑云都

    唐末五代时藩镇设置的特种部队。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从降兵中挑选特别勇健者五千人,组成一支冲锋陷阵的劲旅,因军士一律以黑衣蒙身,故称黑云都。至少分为左右两部,各以都指挥使统领之

  • 巡覆官

    官名。唐朝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属官,文宗(827—840)时刘茂贞曾任此职。

  • 提标

    清代由提督统辖的绿营兵。见“绿营兵”。

  • 九秩

    ① 流外官的等级制度。西魏废帝元钦三年(554)置,北周沿之。《周书·文帝纪下》:“三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改流外品为九秩,亦以九为上。”隋文帝开皇元年(

  • 正员郎

    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编制以内的散骑侍郎,系与员外散骑侍郎相对而言。参见“散骑侍郎”。汉代散骑侍郎的别称。《通典·职官四·历代郎官》:“天监三年复置侍郎,视通直郎。”注:“今人或谓前代正员郎即令尚书郎

  • 赞务

    官名。隋朝雍州属官,居别驾下,从四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州长史、司马后置一员,为郡太守副贰,京兆、河南所置从四品,上郡正五品,中郡从五品,下郡正六品。官名。隋炀帝置,位在郡守之下,为郡守的副贰

  • 诸冶西道署

    官署名。北齐置,设令、丞。掌西部地区诸冶, 领晋阳冶、 泉部、 大��、 原仇四局丞。 隶太府寺。隋并入掌冶署。

  • 左右奉裕卫

    东宫警卫机构。唐龙朔二年(公元66 2年)改左右内率府为左右奉裕卫,咸亨元年(公元670)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