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斋帅

斋帅

官名。① 南朝宋、梁置。在皇帝、诸王及州郡长官左右担任侍卫及洒扫铺设等职。地位较低,多由寒人充任。北朝在皇帝左右的斋帅地位较高,常兼任其它较重要的官职。《魏书·李灵传》:“(李翼)初为荡寇将军、斋帅,又除员外郎,迁尚书郎,仍斋帅。”北齐门下省设斋帅局,有斋帅四员,从七品。诸王国皆设斋帅四员。北齐时此职还起到过伺察百官的作用。②东宫官。北齐太子门下坊设斋帅局,置二员,负责东宫侍卫及洒扫等事务,八品。隋朝员四员,正七品下。唐初沿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子典设郎。


官名。北齐置于门下省及东宫门下坊,见“斋帅局”。

猜你喜欢

  • 备身府

    官署名。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设置左右备身府,掌管侍卫等事。隋炀帝即位,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又各置直斋二人,为副职皆正四品,掌侍卫左右。统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皆正六品。千牛

  • 侯大夫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羊舌大夫)其为侯大夫也悉善,而谦其端也。”

  • 总知宿卫事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宿卫司官员,在总宿卫事下。

  • 循吏

    旧史所称奉法循理之吏。《史记》作有《循吏列传》,《汉书》《后汉书》亦有《循吏传》。后代史书或沿之。西汉著名循吏有文翁、黄霸、龚遂、朱邑、召信臣等; 东汉有杜诗、卫飒、任延、王景等。循吏一般能注意发展社

  • 中黄丞

    官名。详见“中黄令”。

  • 法部尚书

    官名。清末法部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从一品,特简。掌总理本部事务,监督所属各官。宣统三年(1911),改为大臣。官名。清末置,为法部的长官,见“法部”。

  • 宾客司员外郎

    官名。即“宾客清吏司员外郎”。

  • 呈试

    宋朝选举官员考试方式之一。大小使臣、校尉,每半年一赴殿前司或马军司,考试弓马及七书义,称为呈试。合格者赴兵部铨量读法,注授武职差遣。宋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凡大小使臣、校尉,每半年一次赴殿前司或侍卫马

  • 译署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排阵斩斫使

    武官名。后唐置,见“排阵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