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屯驻大军

屯驻大军

南宋军名。南宋初经过整编形成的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玠和岳飞为统帅的五支行营护军,分别以行营前、左、中、右、后护军作番号。至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兵权,先后撤销各行营护军的番号,改名为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大军之下的各军也以某州府驻扎御前左军、御前后军等作番号。至南宋中期,陆续在兴州、兴元府、金州、江陵府、鄂州、江州、池州、建康府、镇江府设御前诸军,连同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所统辖的三军,称为十三支屯驻大军,各有一万至几万兵力。各军以都统制和副都统为正副主官。军中文书须都统制、副都统共同签署才为有效,使其互相制约。便于皇帝控制。南宋中期以后,基本上由文臣充任的制置使、宣抚使等逐渐剥夺了都统制的指挥权,南宋灭亡前夕,都统制已名存实亡。屯驻大军其下有军、将两级编制,军相当于北宋的厢,统兵官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统领、同统领、副统领等,将略等于北宋的军,统兵官有将, 其称号如“御前右军第一将”、“御前前军第一将”之类。将又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的区别,其下还设有训练官、部将、队将、押队、拥队、旗头、教头等。屯驻大军的军士一般分为效用和军兵两级。

猜你喜欢

  • 骅骝令

    官名。魏、晋、南朝称骅骝厩令。北齐置为骅骝署长官。隋朝沿置,员二人,正八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随署省。参见“骅骝署”。

  • 领城门兵

    即兼掌城门兵。掌京师城门屯兵。如孔光为太师兼领城门兵。见《西汉会要·职官二》。

  • 符玺令丞

    官名。秦少府所属有符玺令,《史记·李斯列传》有“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令事”之语。《通志·氏族略》记符公雅系鲁顷公之后“为秦符玺令,因以为氏。”其职掌约与后世的监印官相同。

  • 御仗副都督

    官名。北齐置。属左、右卫府,协助御仗正都督统率御仗五职、御仗等。从五品上。

  • 仓场衙门

    官署名。清朝户部所属掌管仓储之机构。详“仓场”② 。官署名。清朝有仓场衙门,属户部,其长官为仓场侍郎,掌管京仓、通仓的政令等。详见“仓场侍郎”条。

  • 中军司

    即“中军师”。晋朝人修史时避讳改。

  • 决狱官

    官名。契丹遥辇时,自萧敌鲁五世祖胡母里始,其后代世为决狱官。掌理狱讼。

  • 小朝官

    官名统称。北宋前期以称太子中允、太子赞善大夫、太子中舍、太子洗马。

  • 国防部第四厅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参谋总长,掌管全军补给计划、实物补给和军需生产业务。厅长中将级,副厅长少将级。厅内分设三处,处下设科。处长为少将级,副处长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太祝令

    官名。秦朝置,属奉常。西汉属太常 (奉常),有丞。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名祠祀。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名庙祀。东汉复称太祝令,秩六百石,有丞一人,职掌大祭祀时宣读祝文和迎神、送神等事宜。三国魏